闪亮的足迹 | 支点观察 :甘蓝地里有新事
2024年11月5日,在咸宁嘉鱼潘家湾镇,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十里蔬菜长廊,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要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他嘱托湖北“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一年来,荆楚大地的乡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年,我们的记者艾思航多次去往潘家湾镇,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编外村民”,来看看她刚刚带回的田野上的新故事。
记者 艾思航:朱大哥,忙啥呢?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小艾你回来啦,最近在忙着除草和飞防呢。
清晨,村民朱文庆正操控无人机,在百亩甘蓝地上空盘旋。曾经握惯锄头的手,如今操控起 “新农具” 愈发娴熟。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不仅我更新了,地也更新了,你看我们现在这都是用上了水肥一体化,800多亩都有的。
这片菜园就是潘家湾镇今年重点打造的蔬菜产业项目,总投资近2.7亿元,整合了种植、冷链、加工、研学等多种功能,他也从单纯种地的农民,变成了拥有“土地流转租金+上班工资+年底分红”的“三薪”职业农民。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那边会有一个无人机场,我现在脚下这块甘蓝地,还可以深加工,走,我带你去看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深加工厂。
记者 艾思航:哇,这是您的车呀?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那当然啦。
记者 艾思航:可以啊,您现在在村里整了个拉风的小敞篷。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拉风吧,可酷啦!开上我的小三轮,我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开着新买的“小敞篷”,沿着连绵的甘蓝地,我们驶向正在建设的“脱水蔬菜加工厂”,投资1.3亿元,预计年底投产。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小艾,你看这就是我们甘蓝的加工厂,我们的新鲜的蔬菜不仅可以销往市场超市,而且还可以加进工厂深加工、脱水,你知道我们吃的方便面那个料包吗?都是通过甘蓝脱水之后(做成的)。
产业链在田埂上延伸,乡村的模样也在悄然刷新。朱文庆家的老房子,正被改造成“四邑早安田园综合体”的民宿。这个投资4500万元的项目,将农居变客房、农田变课堂,让泥土里长出 “新饭碗”。
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 朱文庆:将来民宿做好之后,研学的学生就能有地方住了,我们以后的日子就更有奔头了。
变化藏在看得见的地方,更躲在心里踏实的滋味里。如今,村里的卫生室连心电图都能做,数据一键传到县医院。
朱文庆妻子 陈丽:我感觉现在乡里面跟城里面都差不多,挺方便的,在家门口能做深度诊疗,我觉得心里还是挺踏实的。
这份“踏实感”的背后,是一张连接城乡的健康网。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我们看到了这根“网线”的另一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院长助理 陈再述:从全县88个乡村卫生室传上来的心电图,我们就及时地在三分钟之内(将结果)传到他们那里去,虽然是通过一根网线一个屏幕,但是实际上是连接了我们这个城市乡村。
从一个人、一个家,到一个村、一个镇,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湖北更多的新变化。
记者 艾思航:这一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十四五”期间,百强县数量增至8个,千亿县实现零的突破,城乡差距持续缩小,86%的县市建成三级医院,教联体覆盖80%以上学校,“四好农村路”等实现全覆盖,十大农业产业链产值破万亿,正如总书记所期望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在这里,每一天都在书写着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长江云新闻记者 艾思航 郭裕铭 嘉鱼台)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