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足迹|支点面对面:发展,为了好日子
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最深、在湖北到访次数最多的地方。光谷的精彩蝶变,正是湖北大力推进支点建设的生动写照。这片热土,何以活力奔涌?在光谷看湖北,我们又能看到怎样的未来?一起走进今天(2日)的《支点面对面》。
主持人 柳芳:今天的《支点面对面》我们走出了演播室,来到了中国首条空轨“光谷光子号”,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闫帅老师。你好,闫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 柳芳:来,我们一起去。你是第一次来坐空轨吗?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是的,之前都是路过。
主持人 柳芳:今天我们可以说是换一种方式,来沉浸式体验光谷创新的脉动。
湖北 创新涌动
主持人 柳芳:您看,像这样首条、首台、首套、首个、首创这样的技术,应该说每天都在上演。从当时的一束光到现在光芯屏端网的多领域多点开发。到底什么才是驱动这片土地创新的核心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我觉得核心力量,就是我们的高校、政府和我们的企业。首先我们说创新它是始于我们的高校的科学研究,它可能是老师观点里面的一个想法,然后是实验室里面的一次实验,成了一个星火。这是起点,接下来就是有了这个实验室的创新以后,它怎么进一步推向社会,我们的政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第一个方面就是它的产业规划、产业指导能力。也就是说政府会明确我们的集中支持的产业方向是什么。第二个就是政府做好“店小二”、做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们就在整个武汉就形成了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高效服务的一种制度高地。第三个点就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市场主体。除了大型企业之外,我们的各种中小微型企业都是有的。
主持人 柳芳:所以您刚才说到了这几点,我觉得用三个词语来提炼的话,一个是我们的“灯塔效应”,就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我们的人才,我们的教育的引领;另外第二个是我们政府营造的一种生态;第三个是我们这么多企业一起来生长的这种雨林。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对,灯塔、生态、雨林,更具象化了。
湖北 万亿集聚
主持人 柳芳:高新大道,它连接了湖北省的两大万亿级产业——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我们看到湖北省这一年来,科创引领战略的实施之下,进一步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这方面,你看我们做对了些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我觉得首先就是湖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创新来打头,发展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大家可以看到湖北这几年在新质生产力方面超前布局。
主持人 柳芳:而且在未来产业方向我们也发力很均匀。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对的,就是做到了从实验室到我们的生产线,全方位地打通服务工作。所以这就形成了科学家敢干、然后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投入这么一种组合拳。
湖北 宜居宜业
主持人 柳芳:我们今天现在所在的这个光谷生态大走廊,我们有医院、学校、购物中心,还有这边的文化传媒产业园,不远处还有28万方正在打造的光谷文化中心。你看真的就是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一个现代化新城的图景。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这个地方的打造,它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我们在打造园区时候出现的功能单一的“产业飞地”,实现了一种营城市、聚人才、育生态这么一种更高级的城市打造方式。
主持人 柳芳:它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民生福祉上。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闫帅:对,所以怎么才能留住人,就是民生福祉。所以现在我们说把这个绿地打造好,打造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多的基础设施。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投入,而更多的是对人的一种投资,是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动体现。
主持人 柳芳:谢谢严教授的分享,说得太好了。没错,光谷的发展也是湖北支点建设的生动图景。支点建设不仅在于科技的创新,不仅在于产业的集聚,更在于人的幸福生活,在这条大路上,湖北正阔步前行。感谢收看本期《支点周刊》,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会。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柳芳 林中杰 郭明辰 毛捷 袁汝成)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