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闪亮的足迹 | 支点观察:在湖北的科创沃土上“起飞”

长江云新闻  2025-11-02 22:09:49
分享到: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他提出,湖北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一年来,湖北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成果丰硕。今天,我们走近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看看他背后科产融合的湖北故事。

记者 向昊走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时隔一年,这里的主题依然是创新,而展出的产品却有了迭代般的变化,就拿人形机器人来说,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看过的“劳动者一号”,如今有了更多“机器人兄弟”,这是今年发布并且已经实现量产的“荆楚”系列机器人,外形炫酷、参数优异,同时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这一年,湖北的脑机接口、量子计算机、北斗应用、光刻胶等等29项“尖刀”技术攻关计划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年,湖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说到这里,我带着大家去认识一位照片上的人物,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企业的首席科学家,一起去听听,过去一年他身上的故事。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费鹏这台设备去年向习近平总书记现场汇报后,经过一年的迭代、优化,现在这台设备已经在医院和科研院所受到了广泛应用。

产品从样机走向市场,这是一年来,费鹏最开心的事儿。“临门这一脚”踢得顺畅,还得感谢公司入驻的青创园平台,过去三年里,这个青年创业孵化平台,为两百多家像费鹏一样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从创业孵化到融资对接,再到市场开拓的全链条服务。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孵化服务中心主任 熊瑶积极链接了外部天使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政策申报的规划,也匹配了孵化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不止有阳光,还有雨露。很快,光谷产投、长江创投等本地基金跟进投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则帮助企业对接验证平台、应用场景,一场“接力式”的成果转化支撑,让费鹏团队的新产品,只用了不到一年,就从实验室走上了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费鹏之前的这两年间,完成了“0到1”的迈进,这一年我们取得了非常多的进步,这个“1”正在被我们放大成为“10”,成为“100”,我们做科研会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不是为了只发表一两篇论文,期待,或者说期许,我希望我做的产品能够真正地造福广大的民众。

费鹏从1到100的理想主义,正好和湖北推进科产融合的方向同频共振。这一年里,湖北出台了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17条举措”,设立种子基金为创新 “输血”,布局50个成果转化机构搭建“桥梁”。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较上半年的增速再加快8.1个百分点,跳动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费鹏一样的科研追梦人在接近梦想、实现梦想。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费鹏:我们四个人就形成了一个科产融合的团队,他在学校里面做研究。

采访结束时,费鹏特意带我们去了一个地方。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费鹏:下个月我们就要搬到这个生物城创新园的二期了,就在后面这栋楼,我们有4000平,两层的空间,有更好的研发条件,会扩大人员规模、生产制造,希望能够在湖北的科创沃土上,越做越好,能够真正地起飞起来。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琨 向昊 田畅)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