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咸宁 | 牢记嘱托看变化
供应链平台助力咸宁农产品“驾云”出山
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咸宁嘉鱼县十里蔬菜长廊考察,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走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一年过去了,嘉鱼蔬菜产业又有哪些新变化?一起去看看。

深秋时节,嘉鱼县潘家湾镇的蔬菜基地满目翠绿,大头菜长势喜人。虽说离采收还有两个月,蔬菜早已被预定,也让基地负责人更加从容。

咸宁嘉鱼县聚麦源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文:我现在种这个1500亩基地大头菜不愁销,这个时候已经给了定金,已经买走了。
从容的背后,是咸宁市蔬菜供应链信息平台赋能。嘉鱼地处长江南岸的冲积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众多优质农产品。然而,以往受行情影响,农户们不得不面对蔬菜滞销、价格低迷的残酷现实。

咸宁嘉鱼县聚麦源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文:有时候你种1000亩,基本上卖100亩出去,有900亩就没人要,因为我们大户投资风险比较大,如果存在滞销,这个亏本就很大。

咸宁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 王亮:湖北各地(莲藕)产量都很大,导致今年行情比较差,莲藕我们收购低于一块钱一斤的话,基本上农户都属于赔本的状态。
去年底,咸宁市蔬菜供应链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联合省农发供应链及县域龙头企业,以嘉鱼蔬菜供应链为重点,打通全市农特产品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驾云”出山。

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经理 高明:就是以销售为核心指导思想,我们解决了销售的问题,那我们接着再来找产品,比方说省内与省农发集团的合作,北上广深一些大的商超、农贸批发市场。
目前,平台已打通了省农发集团、黄石商管集团,咸宁本地的校园食堂等优质渠道。并构建了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四网融合的蔬菜供应链信息平台体系。

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平台运营负责人 刘正良:根据你的商品的产量、规模和价格,我们会帮你匹配相关的销售渠道。
过去,不少种植户想扩大种植规模,苦于没有抵押物,面临融资难。如今,依托国企信用,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破解融资难痛点。目前,已发放助农贷款2.78亿元,惠及44家涉农企业。

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经理 高明:利用农业板块的政策,帮助农户去贷款,我们提供授信。第二块,我们跟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与合作社、大的种植户,解决他们前期种植资金不足的问题。

咸宁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 王亮:更多的品种来接入他们平台,可以让我们种植的面积更大,品种更规模化。
目前,该平台已整合1596家农业主体、885个商品数据。今年1—9月交易额1.46亿元,全年预计突破3亿元。

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平台运营负责人 刘正良: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整个的一个交易额要达到30个亿。

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 曾杰:我们下一步还是瞄准抓三产,带动二产,促进一产的目标,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把销售渠道拓展好,招商引资二产加工企业,以此来反向提高我们一产的种植标准。
四邑村的幸福生活
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考察,他希望乡亲们在党组织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年过去了,来看看村民的生产生活有哪些新变化。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熊成龙家,同一家人话家常、聊发展。回想起那天的情形,熊成龙依然很激动。

咸宁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 熊成龙:关心我们家生产生活情况,关心我儿子就业的情况,关心我孙子上学的情况,“一老一小”,总书记对这个方面问得很仔细
熊成龙有两儿一女,今年初,大儿子喜结良缘,他们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与亲家协商,简化了婚礼流程。

熊成龙妻子 张先英:亲家也没有要彩礼,孩子们比我们更懂孝道。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熊成龙家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种菜加上务工,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咸宁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 熊成龙:总书记勉励我们说,让我们以后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把小孩培养好,现在我们村里也搞旅游产业,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四邑村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1.4万亩,蔬菜是主导产业。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四邑村的蔬菜品质和种植效益都得到了有力提升。

咸宁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蔬菜种植大户 周元生:以往种植全部是用人工搞,现在我们可以用无人机洒肥,无人机施药。我这200多亩田,上半年南瓜和下半年甘蓝的收入,纯收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
此外,四邑村还建设了养老服务驿站、体育运动场所、儿童游乐等,村里还定期举办村晚、民俗表演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共同打造“四邑早安”田园综合体项目,计划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咸宁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党支部书记 邓志平:每年他们向我们村里交纳的租金是30万元,我们村里还占10%的股份,还引进我们当地人来务工,安排就业岗位,来给老百姓增收。
呵护“一老一小” 托举幸福生活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注。牢记嘱托,咸宁创新举措织牢织密服务网,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建起了养老服务驿站,提供医疗、助餐、娱乐、临时托护等服务。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只需支付300元便可在幸福食堂享受一日三餐的服务。驿站内设卫生室,定期对村里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跟踪健康管理。

咸宁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 胡春枝:我们在这跳舞的时候有场地,我们吃饭的时候有营养食堂,我们要是有什么小病,我们就在这里的医院,也很近,也很方便。
关注老年人的同时,四邑村还以孩子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建设了户外游乐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设施。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开展游戏、阅读、剪纸、舞蹈等各类室内活动。寒暑假期间,村里还组织志愿者开展作业辅导与阅读陪伴活动,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色彩。
在建设服务阵地的同时,针对“一老一小”的服务也在升级。今年年初,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将“一老一小”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新设服务窗口,服务内容包含养老年审、新生儿参保、社保卡办理等15个事项。

咸宁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一老一小”服务窗口负责人 刘芮:通过系统的比对,提前告知老年人办理年审业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帮办服务,并为儿童提供疫苗接种预约,入学疫苗检验,接种记录查询等服务,实现儿童“亮码即可接种”,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2329件。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咸宁始终以“一老一小”的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升这两大群体的生活品质。咸安区温泉街道希望桥社区泰鑫名苑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改造,小区5栋老房子加装了电梯,极大方便了老人的出行。

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希望桥社区泰鑫名苑小区居民 张百一:开始没装电梯的时候爬楼梯,两个膝盖相当困难,装了电梯之后,方便多了。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儿童的成长空间也得到关注。咸安区永安街道三元社区兴旺家园小区改造过程中充分贯穿“儿童友好”理念,通过建设全龄儿童游乐场,小区原本闲置的空地变身成了孩子们的兔窝乐园。

咸宁市咸安区永安街道三元社区干部 吴雪:兔窝乐园里面有各种设施,包括跷跷板、秋千,可以适应各种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游玩的需求。
在“一老”方面,咸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特殊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动态全覆盖,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11554户,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95张,以线上监督线下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30万余人次。在“一小”方面,全市各类托育机构达155家,每千人常住人口的托位数达到4.88个。“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42.2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33所,新增公办学位10.94万个。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咸宁台 罗世喜 李欣 李瑞丰 陈艺夫
嘉鱼台 卢建
通讯员 龙钰 皮博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