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安徽农机手来阳新解锁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密码”

云上阳新  2025-10-31 08:56:57
分享到:

10月28日,深秋的阳新县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田间,大型秸秆打捆机隆隆作响,金黄秸秆经收集、压实、捆扎一气呵成,变身整齐圆捆。来自安徽省宣州区的50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手学员与带队老师,专程来阳新开展跨省交流,聚焦秸秆机械化离田技术展开深度观摩与实操学习,让田间地头成为实战教学的“移动课堂”。

“阳新的秸秆打捆机效率高、捆扎密度均匀,运输储存都方便。”刚结束实操演练的宣州区农机手王搏兴奋不已。在合作社机手一对一指导下,学员们轮流登上搂草机、打捆机驾驶室,亲手操作完成秸秆收集、喂入、压实、捆扎全流程。从调整搂草机搂齿角度、控制喂入速度,到设定打捆机捆扎压力、调节绳结松紧度,每一个技术细节都成为学员们关注的焦点,大家不时与技术骨干交流实操困惑。

“这款打捆机采用液压驱动系统,可自动调节捆扎密度,每捆重量35-40公斤、密度180-200公斤/立方米,能适配饲料储存、生物质发电等不同需求。”合作社技术负责人现场拆解核心技术,“针对阳新丘陵山地地形,我们对机械进行适应性改造,最小转弯半径仅5米,日均作业80-1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0倍以上。”

围绕宣州区农田秸秆分散、湿度不均等痛点,阳新县农机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精准支招:推荐“先搂集后打捆”组合作业模式,选用弹齿式搂草机搭配方捆打捆机,减少湿秸秆缠绕故障;分享“每日清洁滤芯、每周检查液压油位、每月校准压力传感器”的维护技巧,降低机械故障率。

作为省级农机化示范社,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构建“收割-搂集-打捆-运输”全程机械化体系,拥有各类秸秆处理农机28台(套),年处理秸秆2.3万吨,带动周边3000余亩农田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此次展示的技术模式,让宣州学员直呼“干货满满”。

“阳新技术贴合生产实际、可复制性强,为我们提升作业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宣州区给予了高度评价。阳新县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跨省交流既展示了阳新农机化成果,更搭建了区域技术共享、人才互育桥梁,下一步将深化多地农业技术合作,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田间机器的轰鸣声与学员的讨论声交织,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注脚。这场跨省技术取经之旅,让秸秆机械化利用的先进经验加速落地生根,为两地农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熊燕、李惟骞

一审:马婷婷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