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公路装上“电热毯” 冰雪天告别封路
地处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林区,围绕智慧路与富民路双重路径,加快交通项目建设,既保障极端天气下的全天候通行,也打通产业进村、游客上门的“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眼下气温骤降,在神农架松柏镇茨八线上,体感温度接近零度。在这条看似普通的公路上,碳纤维发热线与缓释型蓄盐路面协同发力,为高寒山区道路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为了解决冬季游客上山体验冰雪交通不便的问题,当地交通部门对这条全长14.7公里的茨八线实行提档升级,在7处急弯陡坡和背阴路段铺设了3公里碳纤维发热系统,通电后可以迅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实现高效融雪除冰,这也是我省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主动防雪道路。

神农架林区居民 贺汗忠:以前这条路没有安装融雪系统之前,我们每次出行路上雪凌大,必须得佩戴防滑链条。自从安装融雪系统之后,路上的积雪也少了,我们出行也安全了。

神农架林区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王建群:极大减少了冬季行车道路事故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道路养护管理质效,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增加了冬季旅游景区收入,帮助沿线老百姓在旅游、吃、住、购方面增收致富。加速冬季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随着冰雪路段实现“即下即清、雪停路净”,神农架在严寒的冬季可实现物流畅通、客流稳定。而在红坪镇官封村,提质升级后的官塔线“四好农村路”,则以其民生温度诠释着“交通先行”的另一种含义。这条如玉带环绕山间的公路,彻底解决了官封、塔坪两村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更成为带动产业、衔接未来的“致富纽带”。

神农架林区官封村村民 李志进:我们这个地方主要是生产板栗,以前不通路,板栗放在家里容易生虫,容易坏。现在路通了,板栗开始成熟就有人来收购,价格比以前更好。
如今,官塔线的畅通,迅速激活沿线产业——板栗、天麻、牛羊等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生产资料“走进来”,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直接惠及60余户近700名村民。从茨八线的“黑科技”融雪智慧路,到官塔线“四好农村路”带动整村振兴,在神农架林区一条条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公路,正如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脉”,织就出一幅路畅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长江云新闻记者 许可 沈欣
神农架台 陈东东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