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恩施建始:非遗火棍 舞动百年古韵

云上恩施  2025-10-30 16:58:56
分享到:

“学习前,一定要挑选合适的‘齐眉棍’,长度要与使用者身材匹配,过长则不适用。”晏现如一边做着火棍表演前的准备工作,一边在眉间比画。在“咿嗬”的唱词声中,两头燃烧着火焰的棍子在他手中上下翻飞,行云流水。唱至高潮处,火光冲天而起,势如火龙般吞噬万物。一曲唱罢,仍让人沉浸在方才的震撼之中。

在官店镇战场坝村,火棍这项技艺已延续数百年。官店火棍,2011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月入选恩施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如今,战场坝村晏现如作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用双手守护着这份“薪火”传承。

传艺百年 以初心守护

官店火棍,起源于傩愿戏《鲍家庄》《过关斩将》等相关剧目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早期,火棍用于百姓夜行照明、驱兽等,后演变为驱魔消灾、许愿祈福的象征。

晏现如今年59岁,自他十来岁便跟着师父赵国轩学习傩戏。“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动作娴熟自如,棍随身动,达到如此境界,是晏现如无数个日日夜夜日常练习换来的结果。

据他回忆,当时除他之外,有一帮比他大许多的青年来拜师,他有模有样地在一旁跟着操练,师父当即就指着他说:“这个小娃娃比你们肯定都学得快。”

晏现如说:“师父觉得我非常有天赋,就收我为徒。”自师父将火棍技艺教授于他后,他勤学苦练,不负所望,从师两年便已出师。1984年,他带着“官店火棍”参加恩施州在来凤县举办的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得优秀奖,正式与这门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每逢乡间腊月时节祈求消灾,抑或是庆贺人寿时,晏现如就会到人家中登台表演,用炙热的火光荡除污秽,保佑人们的美好心愿。

“我们的火棍与一般需要佩戴面具的傩戏不同,讲究原汁原味的九板十三腔曲目。现在世面上大多都只保留成谱的曲目,不成调的渐渐已经消失了。”

招招降魔除恶邪,声声劈打尘飞扬。

晏现如表演时,双手执棍开合,舞棍圆熟自如,谈及火棍的一招一式,他惋惜道:“火棍包含绕颈舞花、弓步舞花、马步平献花、右提裆舞花等动作,但还属过脚花最难,很多人学到这就放弃了。我还在世的师兄已经八九十岁高龄,我也年岁不小了。”随着现代文艺形式的百花齐放,“官店火棍”受到冲击,还因其练习难度大,表演存在一定风险而濒临失传。

创新传承 重焕古技新生

眼看着这项传统技艺日渐式微,晏现如在传承的道路上总会遭受质疑和不解。许多人对他说,这件事吃力不讨好,纷纷劝他“转行”,重新找个赚钱的营生,他的家人就会站出来替他解释,无条件地支持着他的事业。晏现如的儿媳妇陈晓艳说:“公公这些年在外奔波演出,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当我的女儿自己主动拿着玩具‘金箍棒’,也跟着她爷爷学习棍法的时候,我也会深深动容,希望作为他的家人,能支持着将火棍发扬光大。”

作为承载着土家文化记忆的瑰宝,官店镇政府同样关注着火棍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不让这项古老的艺术消亡,官店镇积极进行火棍的非遗项目申报,在成功申报入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建成火棍传习所,通过专业化传承平台培养后继人才;推进“非遗进校园”,将火棍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确保这一珍贵非遗得以延续发展。官店镇政府工作人员秦志坚说:“通过我们和晏老师的努力,如今火棍这一非遗技艺已经融入本土节庆文化,在各类大型活动中巡演,即烘托了节日氛围,又让火棍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有了政府和家人的支持,晏现如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官店火棍的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近些年来,他将火棍与舞龙、舞狮相结合创造新的表演形式,多次在州县镇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大放异彩。同时,在恩施女儿城从事文艺活动的两年时间,他的火棍技艺还获得国内外游客好评。

与此同时,官店镇政府还通过网络对接百万粉丝武术抖音主播“璟天”、千万粉丝武术抖音主播“凌云”和电竞世界冠军战队JDG成员共创短视频,点赞量超40万,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学习。在今年5月,官店火棍更是被搬上央视的舞台。官店火棍,正以星火燎原之势,从高山中进入到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从“养在深闺”到“出圈圈粉”,官店火棍正实现着“薪火”相传、民族技艺的再延续。

(来源:云上恩施 建始通联记者 简洁 刘唯茜 通讯员 黄家桢 一审:谷和庆  二审:黄頔芳 三审:孙跃)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