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州:“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幸福密码

江汉风  2025-10-30 14:54:11
分享到:

晨光漫过古城墙,荆州区新风社区的张奶奶推开窗,楼下早餐摊的热气裹着豆香飘进来。送孙儿上幼儿园的路上,老姐妹们在口袋公园里跟着广播打太极,回来时,老伴顺路在社区卫生院做了个常规检查。

“从前买个药要穿两条街,现在下楼啥都有。”张奶奶眼角的笑纹里漾着踏实。

这些细微的改变,恰是荆州“十四五”城市更新工程最生动的注脚——当规划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便利,这个被老人们称为“幸福半径”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正悄然改变着荆州人的日常。

小区改造:从“忧居”到“优居”的华丽转身

夜幕降临,沙市洪垸小区,居民们三三两两漫步于林荫小径。花园空地上,老姨妈们伴随着广场舞的旋律蹁跹起舞,一旁的健身区,孩子们撒欢儿嬉戏,笑声此起彼伏。星光下,一幅温馨的邻里画卷悄然织就。

洪垸小区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40年风风雨雨,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休闲活动场地少等问题日渐突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3年5月,洪垸小区改造更新项目启动。

让居民满意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府确定了洪垸小区改造更新的内容,包括景观布置、建筑外立面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经过6个月的施工,小区改造顺利完成。如今,小区沥青地面平坦干净,灌木、绿荫相映成趣,环境整洁美丽。

“车辆停放少了,小区宽敞多了!”“楼栋外立面重新贴了瓷砖,下雨天道路也不积水了。”……谈及家门口的变化,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小区焕新,居民喜在心头,自发参与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管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形成共治合力,确保小区持久美丽。

洪垸小区的蜕变是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荆州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数据显示,2021-2025年全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72个,惠及居民30.22万余户。

从“忧居”到“优居”,荆州以绣花功夫织就民生画卷。当夕阳为古城墙镀上金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正讲述着新时代的“安居故事”。

幸福食堂:从“吃饱”到“吃好”的暖心蜕变

中午时分,荆州区解放社区“幸福食堂”人头攒动。干净整洁的餐厅内,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小碗菜整齐摆放在档口,荤素分开,让前来就餐的居民们一目了然。

李爷爷所住的烟草宿舍就在社区食堂附近,孩子在外地,常年独居,买菜做饭成了李爷爷很大的生活问题。

“一个人做饭买菜腿脚不便利,做也做不了多少,外面吃太贵了,社区食堂开放之后,我天天都来。”幸福食堂价格便宜,空调开放,荤素搭配均匀,李爷爷经常和老年朋友们一起来吃,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家常,很有“家”的味道。

荆州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荆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123.95万人,占总人口23.69%,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86.64万人,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荆州市聚焦惠民利民的群众关切小事,积极创建“荆颐幸福食堂”特色品牌,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用“小饭桌”温暖“大民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近”享幸福“食”光。2024年,荆颐幸福食堂实现在荆州市中心城区75个社区全覆盖。

更令人感动的是“送餐上门”服务。社区志愿者组建的“银发送餐队”,每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配送餐食。陈奶奶接过热饭时眼眶泛红:“孩子们在外地工作,没想到老了还能吃上‘家里饭’。”

这种“一碗汤的距离”,让养老变享老,成为“十五分钟生活圈”最柔软的感动。

口袋公园:从“荒地”到“乐园”的生态奇迹

家住沙市南国大家装附近的张大爷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到楼下新建成的口袋公园遛弯。公园里有棵大朴树,浓密的树荫下时常有四五位大爷聚在那里下象棋。“以前这块地杂草丛生,堆满了建筑垃圾,现在这里就是个天然氧吧。”

公园东边紫红色的矮生百日草花海里,几个阿姨撩起丝巾在拍抖音。一旁的木质长椅上,王奶奶抱着孙儿晒太阳。身后,一群孩童围着动漫卡通雕塑欢快奔跑,笑声清脆如铃。

口袋公园,是城市更新的温柔注脚。它们以最小的空间,承载着最鲜活的生活,让每个转角都成为邂逅美好的可能。

2021年,荆州市全面启动拆墙透绿、口袋公园建设,把城市闲置、沉睡空间通过生态修复、功能完善、文化植入,变身为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开门见绿、出门见园,移步有景,实现城园相融、人城和谐。

据市城管执法委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市中心城区已修建“口袋公园”151个,“拆墙透绿”49处,新增改造城区绿地面积150公顷,先后建成了沿江绿道、环护城河碧道、荆襄河碧道等总长181.26公里的城市碧道、绿道。荆州正用“匠心”服务民生,书写锦绣画卷,真正做到“小口袋”兜住“大幸福”。

快递生活:从“便捷”到“温情”的日常重塑

早上七点半,沙市区中山路社区的郑奶奶拎着菜篮出门,步行5分钟抵达社区快递驿站。扫码取件、核对包裹,她笑着对邻居说:“孙女网购的洪湖粉藕到了,晚上熬藕汤!”

在荆州区东门社区,李阿姨查看手机里的取件码,熟练地从智能柜里取出包裹。昨天刚下单的鱼糕,从作坊到餐桌不到20个小时。

类似的情景,每天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演。如今,快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经济社会肌理,悄然改变着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

最近几年,荆州邮政快递业务量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中通、京东、顺丰等快递巨头纷纷落户荆州,全市农产品主产区的快递服务实现100%全覆盖。2025年6月,荆州入选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

快递的革新,重塑了城乡的时空距离,让“田间鲜”与“科技新”在24小时内完成双向奔赴。

更深层的改变,藏在生活的褶皱里。如今,快递驿站成为邻里社交的新据点。取件时,偶尔会遇到熟悉的邻居,几句寒暄,聊聊家常,让原本陌生的社区多了几分温馨。有时,驿站还会贴心地为等待取件的居民准备一杯热水,或是在节假日布置一些小装饰,营造出节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当快递车穿梭于古城新巷,荆州“十四五”期间建成的7个区域性分拨中心和超1400个末端网点,让城市更新有了速度与温度。在这里,十五分钟城市生活圈,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幸福的半径。

暮色中,荆江大堤的步道亮起暖黄灯光。结束夜跑的年轻人拐进24小时便利店,买完螺蛳粉又顺手取走快递柜里的包裹。不远处,社区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正排练着新学的广场舞……

这座城市的更新密码,藏在每个“十五分钟”的温情里——是郑奶奶菜篮里的烟火,是少年球鞋边的草香,是老巷与新绿的共生。它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幸福的答案,在古城新韵中续写无限可能。

荆州“十四五”城市更新答卷上,最动人的注脚从来不在规划图里,而在居民推窗见景的满足、下楼即达的便利中。当“人民城市”从理念落地成生活,每个普通人的“小确幸”,正拼出这座古城的“大幸福”。

(记者:刘思楫/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