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养老变“享老”,荆州有妙招

江汉风  2025-10-30 10:03:47
分享到:

当晨光穿透夜幕,当暮色漫过窗台,那些独自坐在轮椅上的背影,那些在空荡房间里等待的白发,不该成为城市角落里被遗忘的风景。  

为了让每个独居老人在被看见的温暖中,重新找回属于晚年的幸福坐标,荆州市正在构建一张关爱的网——一场以“从孤独到陪伴、从忽视到重视”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实践,正悄然重塑着老年群体的生活图景。

近期,记者通过探访荆州民政部门、护理员与受益老人,得以窥见这座城市如何以人文关怀为底色,探索出一条物质保障与精神滋养并重的养老服务新路径。

“每天对着四面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荆州区南湖社区尤爷爷的独白,道出了无数“空巢”老人的困境。尤爷爷妻子去世多年,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就变得不出门,门窗常年紧闭,更严重的是,变得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流。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精神孤独如同无形的枷锁,成为老年抑郁的重要诱因。荆州的破题之道,始于对“情感刚需”的敏锐洞察。

在荆州民政部门推动下,一支由专业护理员、社区工作者和低龄老人组成的“情感支援队”活跃在街头巷尾。

爱心护理员照顾老人生活

2024年12月26日,爱心护理员小廖来清晰记得,那是她到尤爷爷家进行首次服务。她通过心理慰藉,送温暖、助洁、助餐、助行等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鼓励尤大爷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长达两个月的持续陪伴,帮助这位闭门不出的丧偶老人重新建立社交信心。

在护理员小廖的日常工作日志里,还记录着这样的暖心画面:她通过精准匹配,让独居的冉奶奶与同社区方奶奶结为“互助姐妹”,两位老人从分享一餐饭到共话往事,逐渐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这种“以老助老”模式,既化解了孤独感,又激活了老年群体的内生力量。

爱心护理员帮老人剪指甲

“我们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情感联结者。”荆州市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兴趣社群、开展节日联欢,荆州构建起“个体关怀+群体互助”的立体网络。

“很多老人缺的不是衣食,而是被看见、被重视的感觉。”菱角湖管理区民政办主任感慨道。荆州养老服务正经历从“物质兜底”到“精神滋养”的理念升级,民政部门创新建立“心理晴雨表”机制,要求护理员通过观察饮食睡眠、情绪波动等细节,动态评估老人心理状态。针对高风险群体,配套实施相关关怀行动。

生活赋能适老化改造细节处见真章

荆州区城南街道御河社区蔡奶奶家的厨房里,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位身着制服的专业服务人员正忙碌着。他手持专业工具,细心地为蔡奶奶家的洗衣机、油烟机进行深度清洁。这一幕,是荆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家电清洗服务”。蔡奶奶感慨地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这些电器用了多年,自己实在没办法清洗。现在政府提供了这样的服务,真是既省心又贴心!”

“微改造”,可以释放 “大温暖”。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既能保持生活独立性,又能获得必要支持,这种 “健康+便利”的服务理念,正将适老化改造从硬件升级延伸至生活细节。

社区食堂为老年居民就餐提供了便利

在荆州区西城街道解放社区,“幸福食堂”成为了老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这里不仅提供营养均衡、价格亲民的餐食,更重要的是,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还开通了送餐上门服务。

家住荆北路的黄奶奶就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之一。黄奶奶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都是儿子在照顾。爱心护理员在得知其吃饭不便后,只要老人有需求,便会来到解放社区幸福食堂,精心挑选适合黄奶奶口味的饭菜,打包好,冒着热气送到她的家中。“这饭菜新鲜可口,每次看到他们(护理员)进门,我心里就暖洋洋的。”黄奶奶满是感激地说。

幸福食堂送餐服务的实施,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更是搭建起了一座座连接社区与家庭、邻里之间的爱心桥梁。护理员们在送餐时与老人拉家常、解心结,将“暖胃”与“暖心”深度融合,让“舌尖上的幸福”成为情感交流的载体。

3月1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爱心志愿者们来到了川店镇双台村开展服务。已经年迈80岁的肖礼梅奶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自己腿脚不便,每次想去镇上理发都要费很大劲。爱心理发队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理发师一边耐心询问肖奶奶想要的发型,一边熟练地修剪。理完后,还细心地帮肖奶奶清理碎发。肖奶奶对着镜子,笑得合不拢嘴:“太感谢你们了,让我精神起来!”据统计,截至目前,爱心理发队已为川店镇100多位老人提供了上门服务,收获了无数好评。

每一天,爱心故事都在发生……

我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正以实实在在的作为诠释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它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带着对老年人生活细节的深度考量与周到安排,遍吹荆州角角落落。

短评:

让 “夕阳红” 成为社会文明底色

养老服务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心灵工程。荆州市民政部门的生动实践,勾勒出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新图景:它不仅是政策的落地,更是人性的关怀;不仅是物质的保障,更是精神的滋养。从“孤独老人结对”到“家电焕新行动”,从“心理疏导”到“健康食堂”,每一项创新都在回答同一个命题——如何让老年人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尊严、不失温暖。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荆州经验”启示我们:唯有以“共情心”理解老年人需求,以“创新力”突破服务瓶颈,以“协同性”整合社会资源,才能让“夕阳红”真正成为社会文明的温暖底色。

未来,随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大、“银发经济”产业升级,荆州模式或可进一步探索“预防性养老”标准化体系建设。但无论如何演进,其核心始终清晰——让每位老人都能体面地老去,在生命的秋天依然绽放温暖的光芒。这或许是对“最美夕阳红”最深刻的诠释,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生动注脚。(沈微)

来源:荆州发布、荆州晚报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张念念

编辑:李   鑫

一审:解秀桃

二审:王桃芳

三审:童   彬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