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街巷里的“城市更新”:三道街用“绣花功夫”绣出“市井巷子”新样本
坑洼的小路,铺上新砖块后变得平坦整洁;斑驳的墙壁上,新增了描绘街坊故事的漫画;共享晾衣区内,邻里们一边晾晒衣物,一边闲话家常……
10月28日,记者在武昌区三道街漫步山道看到,前来打卡“漫画墙”的游客络绎不绝。历经大半年的精心打造,在多方协同的有序推进下,借助小微空间整治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武昌古城风貌区内三道街城市更新项目以“匠心营造、居民共创、学术赋能”的“绣花功夫”,绣出了“留得住乡愁、暖得了人心”的“市井巷子”新样本。

老街坊化身设计师,将邻里故事绘入“新”社区
“墙上所展示的历史文化元素,正是居民记忆中三道街的模样!”武昌区中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昌三道街地处武昌古城核心区域,三道街承载着晚清市井商埠文化、民国里份建筑风貌与当代社区生活三重时空印记。三道街更新旨在超越单纯的空间改造,通过系统性的“空间叙事设计”,唤醒街区集体记忆,构建一座“可阅读的街道博物馆”。

三道街城市更新项目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将专业的城市更新、小微空间整治提升理念与精细化的施工管理相结合,确保了工程品质与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
“可以说,街坊邻居就是这次改造提升的‘设计师’。我们走访了80余户居民、商户和老单位,大部分绘画与故事的灵感皆源自对社区居民的调研。”参与前期调研的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二学生严泽人介绍,从“消失的糖画摊”,到“童年爬过的老槐树”,再到“街坊互助的暖心故事”,我们收集了上百个鲜活的故事,漫画创作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从三道街考拉食堂沿着小巷拾级而上,每一个不经意的转角,都能邂逅惊喜的景致:被包裹的管道绘制成了大象鼻子;窗边的小孩朝着熟睡的猫咪掷出纸飞机;挂在墙上的管线摇身化作三只小猫的独木桥;汤姆和杰瑞藏在一个不起眼的石墩两侧……



“尽管就住在附近,但以前从未上来过,没想到如今变得这般美丽。”一位游客不住地记录着眼前的美景。每一处设计与改造都彰显出精妙绝伦的构思,且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完美融合。

“以前觉得改造是政府的事,现在每条巷子都有我们的生活影子,更有归属感,也更踏实!”楚材社区居民李阿姨说。
沿山道拾级而上,统一涂装为霜绿色的扶手栏杆,以及充满童趣的墙绘,为老巷增添了清新活力,仿佛置身于漫画世界,令人不禁驻足拍照。胭脂山半山腰,一处居民院的外墙上绘有石榴树,石榴树下主人与小狗其乐融融的画面,为整面漫画墙增添了许多温馨与趣味,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打卡。院子主人阿成介绍,项目方施工设计时,施工方充分考量并采纳了居民的意见,让居民心之所向成为现实,让几十年老街巷焕发新活力,变成了“新”社区。

绣花功夫见“匠心”,小空间治理藏着大民生

三道街更新改造项目共涉及居民1940户,房屋528栋,总建筑面积约9.78万平方米,其中巷道约20条。整治提升后的三道街片区,凭借洋溢着市井气息与烟火氛围的漫画街成功走红,然而改善民生才是此次整治提升的重点。
“原先这里是个大斜坡,上下都颇为费力,改造后把陡坡改成了三层的缓坡,如今方便多了。”在三道街小学旁边的历史文化巷里,居民徐先生对降坡改造称赞有加。
“在进行整体改造之前,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了深入调研。经过整理分析后,有计划、有系统地增设了休憩座椅、共享晾晒区,对照明设施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公共卫生间等,从而充分满足了居民的各项需求。”中华路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介绍道,整治提升工作充分尊重居民的建议,也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

“老人爬楼梯爬累了, 会让他们坐在门口休息一会儿;年轻人来到门口的网红打卡阶梯时,会主动提供花露水、纸巾等日用品。”今年70岁的王爹爹是个热心肠,“以前山路不好走,山上也没有这些漫画,所以很少有陌生人上来。”张爹爹介绍,山路铺上平整的板砖、斑驳的墙壁变成“漫画街”后,每天总能碰到很多新面孔,自己也乐于当个“土向导”,向年轻人介绍打卡位置。

“从前,房前屋后都挂满了晾衣绳,就像蜘蛛网一般。”三道街上正在晾晒衣物的居民介绍道,胭脂山上居民房屋前后的空间本就不大,可供晾晒的区域有限,一遇晴天,到处都是被子和床单。 整治提升工作中,充分考虑居民的晾晒需求,在三道街沿线及胭脂山沿路共计设置101套绿色的晾衣架。不仅解决了居民晾晒难的问题,还让街道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切实提升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临街商户化身“管家”,小店铺撑起街巷共同治理
“能够参与自己从小生活的老街巷逐渐变美的进程,我感到格外开心。”三道街“考拉食堂”老板颜惠凌说道。自己在门前种上了各式各样的绿植,这些绿植也成了三道街风景的一部分。

考拉食堂的位置正好在前往胭脂山漫画街的路口,很多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都是定位到考拉食堂,“我们在做好门前三包的同时,也会引导游客将单车停放在指定位置再上山。”考拉食堂的旁边,老板熊刚经营着一家电脑维修店,凭借扎实的技术赢得了不少老客户。为规范停车秩序并美化街区环境,熊刚在店门前种植了许多绿植,既美化了环境,又规范了停车秩序。周边邻居看到熊师傅的种植手艺,纷纷将养不活的花托付给他,熊师傅也欣然接受,经过细心养护,花养好后再归还给邻居,他的电脑维修铺,成了名副其实的“托花所”。

“三道街道路狭窄,尤其是三道街小学上下学的时间,人流量非常大。”中华路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华路街道针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现象,在加强查处频率和宣传教育的同时,会联合社区推动商户、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交通秩序、绿化、环境卫生等整治行动,让商户从“管好自家门前”到“管好整条巷子”共同维护街巷市容及环境卫生。

“三道街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实施,成为武昌区推动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的鲜活范例。”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武昌区立足区域特色,结合小微空间整治提升专项工作,助力街道精准定位、明确标准、规范实施,确保小微空间改造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漫步于焕然一新的三道街,既能感受到基础设施更新带来的舒适与便捷,也能在每一个转角、每一处细节中,触摸到历史的脉络,聆听到往昔的回响。“城市更新不是一味‘建新城’,也要通过微改造‘续旧缘’。”武昌区中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的焕新,更是文化的传承、社区的再造与人心的凝聚。

下一步,武昌区将城市更新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通过精细化、特色化的改造升级,对小微空间进行精心雕琢,让每个小微空间都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微展馆”,使这些经过城市更新焕新的小微空间真正成为承载城市温度、激发社区活力的“金角银边”,进而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方宇航 通讯员 熊腾 费帆 王越)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