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唱辽阔  2025-10-29 10:31:57
分享到:

少时为了追梦,风雨兼程,远走他乡。年岁渐长,却想回到故乡,落叶归根,寻找精神家园。

人的精神家园,大抵逃不过两处归宿:一是滋养成长的故乡,一是镌刻青春的母校。在荆楚大地,一场由乡情牵线、政策护航的创新创业浪潮,正悄然漫过山川平原,让无数人“年少时的美好”,从泛黄的记忆里走出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90后小伙沈金华的选择,恰是当代游子归乡的生动注脚。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的他,曾手握深圳、杭州知名设计公司的橄榄枝,可最终还是转身回到了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当乡土的质朴与现代美学在农旅综合体里碰撞交融,昔日闭塞的小山村,摇身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更成了乡村振兴路上坚实的产业支柱。这背后藏着一个深刻命题——乡村的蜕变,从不是简单的资金堆砌、资源叠加,而是“人”的回归带来的观念革新。返乡创业,就是要吸引更多像沈金华这样有想法、有情怀、懂市场的人才扎根故土。因为人变了,乡村的气质才会鲜活,产业的方向才会清晰,发展的活力才会真正迸发。这种改变,远比一时的资金注入更持久,它扎根于对故土的深情认同,更凝聚着人才、资金、技术的同向回流,最终催生出驱动乡村发展的理念之变。

沈金华团队创办的恩施市乡村旅游点“塘里堂外”

楚商的归巢,则为县域经济注入了“双向奔赴”的蓬勃活力。荆州松滋的吉他厂房里,27名核心团队成员“想回家”的朴素心愿,让汪锋华毅然关掉了广州的工厂,把生产线迁回了家乡;公安县的滑雪装备车间里,陈章龙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将企业打造成了华中地区的行业龙头——这些“无中生有”的创业奇迹,本质上是“乡情引力”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契合。当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在鄂累计签约投资超6000亿元,当泰康、亿纬锂能、小米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湖北布局落子,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资本的理性选择,更是一种“根文化”的觉醒:在外打拼积累的资源、视野与经验,终究要回到孕育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更深厚的发展土壤。这种回归,让创业者既找到了新的创业空间,实现了事业的二次腾飞,也圆了“回报家乡”的夙愿,更在熟悉的乡音里安放了心灵,恰是对“一举三得”最生动的诠释。

湖北桐馨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锋华

湖北翔驰运动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章龙

政策的温度,往往决定着归乡浪潮的深度与广度。今年以来,湖北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楚商回乡、校友回归、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四大领域,接连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每一项政策都精准直击返乡创业的核心痛点:农民个人信用贷款、农村资产信用贷款的推出,为创业者打通了“凭信用就能贷”的便捷通道;400个以上返乡创业园区(基地、街区、平台)的加速建设,构建起“县级产业集聚区、乡镇小微孵化基地、村组家庭工坊”的三级载体网络,让创业者在哪都有“落脚点”;“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会、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华创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品牌活动平台,更嵌入式举办楚商回乡专题对接活动,为归乡者搭建起交流合作、资源对接的桥梁。

2025年10月10日,部分地区湖北商会“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座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

截至2025年9月,湖北省新增返乡创业主体已达7.23万个,同比增长18.9%;楚商回乡项目的签约数、投资额持续攀升,成为越来越多县域招商引资的“第一来源”。这些数字的意义,远不止于纸面的增长,它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这里不再是只能挥手告别的“故土”,而是可以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沃土”;它更意味着县域经济的潜力正被不断释放,不再是大城市发展的“附庸”,而是能与城市互补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故乡早已不是遥望的远方,而是能承载梦想、成就未来的舞台。我们更需以“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长远思维,立足当下需求,着眼未来发展,系统性优化创业生态,为每一位归乡创业者提供更贴心的承接服务、更完善的要素保障。唯有如此,每一个带着温度的“归家梦”,才能在荆楚的田埂上、厂房里扎下深根,长成让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