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抓住历史机遇,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武汉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四

长江日报  2025-10-28 14:55:12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从“追赶”“并跑”迈向“引领”,这是“十五五”时期的发展之变。

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力量。

普宙科技无人机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空往上、下游方向进行测绘、巡检。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 抢抓范式变革的历史机遇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周阳认为,“两个大局”交织仍然是“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周阳说,只要善于把握战略机遇,抢抓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够实现规划发展目标。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将重构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格局,将深刻改变科研组织和产业创新方式,包括能源革命、智能制造革命、信息革命、产业组织方式革命、产城关系和城市范式变革、数字城市和虚拟空间变革、文化和价值观革命等。尤其是人工智能突破性进展,继“数字化”之后“智能化”将加快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武汉这样立志于当先锋和领头羊的城市,必须在抢抓这些范式变革的历史机遇中走在前列,重点转向瞄准未来无人区,提升整体创新效能,培育聚集创业先锋、领军企业、龙头链主、产业集群,由原来跟跑、模仿和追赶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并跑、领跑和自主创新为主的新模式,努力攻坚克难,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周阳说。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武汉市数商协会会长过文俊看来,“十五五”期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我们必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们亟待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建成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过文俊说,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只有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才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了更好地推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五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投入将进一步快速增长,在前沿科技领域通过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

■ 锚定新质生产力,敢于创新引领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作出的重大判断,是我国从‘跟跑追赶’迈向‘创新引领’的新征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说。

在他看来,这一“引领”,意味着三重机遇与责任:一是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攻克智能驾驶、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二是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三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传统汽车产业,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来汽车等新赛道。

“我们正在把这些理念落到实处。”汪俊君介绍,今年奕派首款48%热效率的马赫动力发动机已点火成功,再次树立了新标杆;天元智驾实现L2级高速和城区NOA辅助驾驶到具备L4、L5级无人驾驶能力;产业融合层面,以武汉为创新基地,参与“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用技术赋能汽车产业升级;在人才与生态层面,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开设“创新人才班”,开放技术平台,打造“共生型”创新生态。

“引领,不只是口号,而是行动。”汪俊君说,奕派科技将以“引领者”的担当,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为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力量。

同样在创新赛道上奋力奔跑的,还有“90后”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朋。“过去我们追着技术跑,如今我们要做的,是引领。”15年来,他带领团队扎根武汉,从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起步,把一家初创企业发展为年交易金额突破5500亿元的聚合支付行业头部公司。从“聚合支付服务商”到“商户增长运营商”,利楚商服不断以创新定义行业标准,研发投入占比达17%,研发人员超过三成。

“武汉给了我们最好的创新土壤。”王朋说,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企业能以更高效率组建研发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今,他们正布局AI支付、数字人民币、VR支付等前沿场景,让企业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进。

“引领,不只是目标,更是行动。”王朋说,“我们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以自主创新抢占高地,用科技成果助力更多商户成长,共同书写新质生产力的武汉篇章。”

■ 以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引领发展的底气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我们这类硬科技企业的生命线。” 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鹏航表示,全会部署让他们更加坚定要走“0到1”的自主创新之路。

“过去我们倾向于走引进吸收的‘捷径’,普遍采用国外开源算法或传感器模组进行集成开发,看似快捷,但性能上限、数据安全和持续迭代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别人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卡脖子’的风险。如今国家从顶层设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倍感鼓舞。”

熊鹏航深刻体会到,企业家的角色必须转变,要从“项目经理”转向具有战略视野的“国家队员”,“我们将更坚定地投入长期研发,主动对接高校与科研院所,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局,致力于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这一前沿阵地上,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并跑、乃至引领的跨越,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来自基层的创新力量”。

在文化科技领域,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培文同样有着深刻体会。他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应用集成’转向‘底层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于文化灵魂与科技骨架的深度融合。”

张培文说,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国外核心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使用者与内容生产者。然而,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关键的数字内容生产工具、核心引擎和交互体验范式上,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能力。这关乎我们文化表达的技术主权与产业安全。

这一要求让他感悟到,新质生产力在文创科技行业体现为“文化灵魂”与“科技骨架”的深度融合,“国家强调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正是在为我们构建强大的创新底座。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制作内容的‘技工’,更要勇于成为定义未来数字体验标准的‘建筑师’”。

“为此,我将推动企业从‘内容制造商’向‘创新策源地’转型,更勇敢地投入底层技术的长期研发,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生态,致力于在关键数字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我们的目标,是为构建自主可控、富有活力的数字文化繁荣生态,贡献一个文创科技企业应有的力量。”张培文说。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