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黄俊:退伍军人传承三代匠心 让土家吊脚楼惊艳全网
在恩施州宣恩县的苍翠群山中,有这样一位退伍军人,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三代传承的木作技艺化为唤醒乡愁的“钥匙”。他凭借刻刀与匠心,让沉睡在深山中的土家吊脚楼重焕生机。新时代的我们,一起来看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州级传承人黄俊的创业故事。
黄俊的一天,从清晨选料工作开启。成百上千块硬木料靠墙堆着,这些经过数月阴干的硬木密度更高,能大幅降低雕刻细节时掉渣、开裂的概率。选料环节,黄俊格外耐心细致,他会结合木料的纹理走向与天然形状,同步构思作品的造型。选好木料后,打胚、修光、雕刻、打磨、上漆这五道工序,便构成了他每日工作的主要内容。
黄俊:刚开始没有什么太多的爱好,就想以后能有门手艺挣钱,(想法)很简单。但是随着慢慢深入了解,就发现其中有非常多的一些乐趣在里面。
2018年,黄俊正式向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拜师学艺。他不仅刻苦钻研传统技艺,还主动学习了CAD制图、雕刻数控机床等现代技术,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的完美融合。2022年,黄俊成立个人工作室,开启了文化创业的新征程。他的吊脚楼模型先后在全国各大比赛中获奖,作品《金丝楠木吊脚楼》也被中南民族大学国家艺术基金组委会评为优秀藏品。
黄俊的父亲 黄志鹏:我是非常高兴的这个事,我们老人(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望子成龙,再说他是在传承我的手艺是不是。本身我们学这一行搞这一行,也就是为了传承下一代。
黄俊的师弟 刘兴骊:(他)从当兵前就开始打基础,然后当兵回来以后,又开始继承了父亲的这个手艺,然后一步一步成长出来的。他就是典型的匠心人,我感觉只有他才可以把这个东西发扬光大,他比我们心要细。
如今,黄俊已被湖北城建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聘为研学讲师,截至目前,他已开展非遗研学课程50多场,授课学员超过8000人。黄俊的工作室已培养年轻学徒5人,开发出文创产品10款,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走进黄俊工作室,一件件精妙的金丝楠木木雕作品在灯光下流淌着温润的琥珀色光泽,黄俊的妻子正熟练操作手机,将作品通过直播间带到全国网友眼前。
黄俊:我们现在今年的话,在椒园进入了产业园区,有4000多个平方,然后自建的厂房,后续应该是按照我们的设想,应该最少能带动50人左右的一个就业。大概预计在2026年2月左右,我们就可以进行研学,包括就是电商直播,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个正常的运转。
一根木材,三代匠心。从军人到匠人,从传承到创新,黄俊用一把刻刀,凿开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用心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长江云新闻 宣恩台 张璇 李阳 通讯员 向奕洁 编辑 李媛 责编 蔡琛 编审 尹俊)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