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5年投入17亿元,只为百姓喝好水
“现在的水好清亮,水质好多了。”在江陵县马家寨乡马市村五组,村民邹仁员拧开崭新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涌出。
荆江南岸,松滋老城镇金闸村村民陈东华在厨房里洗着水果,水流顺畅,再无往日“滴水如泪”的窘迫。
这些寻常用水场景,是荆州农村地区历经多年攻坚,终于迎来的“幸福图景”。
一滴水,映照一方变迁
“以前逢年过节,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用水的人一多,水就不够用了。”陈东华回忆,用水高峰时,水流细若游丝。
距离金闸村不远的凤凰岗村村民张运梅家也是如此,“过去,一到用水高峰,打开水龙头时,水一滴一滴地,像在流眼泪。”
住在长江边,为何没有稳定的水可用?
金闸村距离松滋城区20多公里,地处供水管网末端。管网建设之初,村民人均用水量不高,尚可正常使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初设计的管网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

航拍江陵二水厂
在江陵县,大部分乡镇均由当地小型水厂供水,受技术、设施限制,存在水质波动大、旱季供水不足等问题。“吃水难”成为村民们心头的隐痛。
这些辛酸的用水记忆,如今已成为历史。现在,村民们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生活的幸福感也跟着“满格”。
改变,源于一场持续多年的农村供水攻坚战。

水厂取水泵房
5年来,荆州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工程,通过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地方专项债券及银行融资等方式,累计投入17亿元实施供水工程改造升级。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130万人彻底告别饮用地下水,实现全域饮用更安全的地表水,320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4%,历史性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一张网,织就城乡“同饮”梦
“现在的水价更实惠了!”江陵县马市村村民沈义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每吨水2.5元,每个月保底消费是12.5元;现在每吨水统一下调到2.05元,一年可以节约50多元呢!”
水价的变化,是荆州打破城乡二元供水结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2023年6月,江陵县出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行动方案》,锚定“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目标,以城区二水厂为全县统一集中供水厂,分步分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5.5亿元,铺设及改造管网167公里。去年8月,全县顺利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有效保障全县30万人饮水安全。
“我们不仅建好了管网,更注重长效运营。”江陵银龙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杰介绍,江陵县建立了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控供水情况,还推出手机APP,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用水业务。
另一种运营管护模式同样取得成效。各地通过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承担辖区内农村供水工程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
松滋市创新思路,成立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和民生水务有限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供水总站履行农村供水行业管理职能,民生水务公司全面运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下设15个分公司,服务13万余户用水户,运营日供水规模500吨以上村镇水厂23处。

航拍新建公安三袁水厂
公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通过新建三袁水厂、改扩建狮子口水厂和章庄铺水厂,惠及公安县孟家溪镇、狮子口镇、章庄铺镇等11个乡镇,供水区内供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由公安县润泽水务有限公司运营,确保水质达标且24小时不间断供水。
荆州水务集团成立海润乡镇供水有限公司,对荆州区和沙市区的农村地区供水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市辖区城乡供水一体化。

航拍改扩建后的公安狮子口水厂
洪湖市、监利市相继成立县域水务公司,实行“投、建、管、运、服”统一集中管理,对乡镇水厂采取市场化方式整合,扩大供水范围。
石首市正加快县域统管的推进步伐,预计到明年底该市农村供水可实现全域县域统管。
如今,在荆州广袤农村,一条条供水管网如同毛细血管,将清流送往千家万户,让农村地区群众吃上“稳定水、放心水”。
一条路,探出供水“荆州经验”
在松滋市老城镇白龙埂村,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在紧张建设中。这里是松滋市城乡供水保障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龙埂水厂扩建工程的施工现场。
该扩建工程设计的供水规模为25万立方米每天,一期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可达22.5万人。“项目计划在年前实现工业供水,明年4月实现周边生活用水供水。”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水厂从长江松滋河段取水,既改变了“靠天吃水”的窘境,又可保障水源稳定。

管道更新改造施工
这是荆州探索农村供水路径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各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工程规模化、运营企业化、管护专业化”的农村供水“荆州经验”。
今年9月24日,全国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技术交流研讨会在荆州举行,会上推介了“荆州经验”。
市水利和湖泊局数据显示,全市千吨级以上规模水厂达46处、万吨级以上水厂29处。监利市红城中心水厂、朱河水厂和洪湖市西部中心水厂3处5万吨级以上水厂,单个受益人口均超过45万,规模效益显著。
在运营机制上,全市探索出两种县域统管模式——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

洪湖西部水厂,工作人员在进行水质检测
管护专业化更是亮点纷呈。江陵县设置24个水质监测点,实现“源头—出厂—末梢”水质监测全覆盖;松滋市组建反应快速的跨区域应急抢修队伍;公安县润泽水务有限公司构建“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专业管理网络;监利市建成智慧水务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洪湖市梦源水务有限公司深化内部改革,实现“企业无闲人、财务无闲支、财产无闲置”,使企业高效投入管护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座水厂入选全国规范化示范水厂名录,“荆州经验”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清流入户,润泽民心。从“滴水难”到“哗哗流”,从“喝上水”到“喝好水”,荆州农村供水的嬗变,不仅表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百姓的笑容里。
这背后,是各级政府持之以恒的投入,是水利和湖泊部门因地制宜的探索,是运营企业专业高效的服务,更是广大群众从“用水人”到“管水人”的参与和认同。
水通则心通,水润则城兴。“十五五”的大幕即将开启,荆州将继续以水为笔,绘就农村供水保障的“荆彩画卷”。
见习记者:彭刚琴 记者:陈孝伍 通讯员:许宏雷 钟殿成
编辑:王向明
一审:唐杰
二审:王桃芳
三审:江敏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