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神舟二十一号进入发射倒计时 任务标识是这样诞生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2025-10-28 10:02:39
分享到: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以航天员头盔图案设计的标识,里面又藏有怎样的星空?

2024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一间工作室里,灯光常常亮到凌晨。一群师生正为国家载人航天任务标识设计紧张创作。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4级设计学研究生董恬提交的第一稿,还带着强烈的动态线条与倾斜构图,试图用视觉冲击力表现航天速度。但指导老师顾欣提出了关键建议:能不能换个视角?不是从地球看飞船,而是从太空回望——从一名航天员的头盔面窗里,看见宇宙。

灵感在反复打磨中逐渐清晰。团队决定以航天员头盔为核心视觉主体,将以往常见的飞船、火箭等元素退居其后,转而通过头盔面窗的反射,呈现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的瞬间。这一视角转变,让标识不再是冰冷的技术符号,而成为有温度的人类目光。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 顾欣:这次创作的出发点主要是从人的视角,以往的发射任务,会直接观察太空当中的形象。但是这次采取通过宇航员头盔反射的角度来体现发射任务,我们认为航天事业,包括国家取得的成就,它最终都是人来实现的。最后也得到了官方和社会投票的认可,有幸成为这次发射任务的标志。

构图也经历了重大调整。最初的草图强调动感和结构细节,头盔呈倾斜姿态。但在多轮讨论后,团队决定改为轴对称布局,让视觉重心垂直居中,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任务年份“2025”、对接组合体、地球轮廓与任务编号“21”,形成庄重稳定的仪式感。环绕头盔的双圆环,既似古代天文仪,又象征轨道运行,交汇点落在祖国大地上,寓意使命与家国同频共振。

色彩系统同样经历优化。外圈采用国旗红黄配色,象征国家荣誉;内圈深蓝代表浩瀚宇宙;白色飞船与空间站在星光中精准对接,下方蓝白相间的地球倒映于头盔之中,任务编号“21”以明黄色点缀,强化识别度。整个设计摒弃复杂渐变,转向高辨识度的平面化表达,确保在不同媒介中都能清晰传播。

2025年初,设计方案最终定稿。这是继神舟十七号之后,四川美术学院再次承担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标识设计工作,标志着艺术设计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工程。从小小的标识走向浩瀚的深空,设计师心中的星辰大海正在渐渐清晰。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