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长江畔——从冬泳赛事看巴东生态保护与发展共生之道

活动现场(吴以红摄)
唯有一江清水,方能容健儿逐浪;唯有生态底色,才可让发展扬帆。
10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81名冬泳爱好者纵身跃入长江。1200米的游程里,橙红、亮黄的泳衣在碧绿的江面上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弧线。身旁是巍峨的巫峡群峰,两岸是漫山似火的红叶,脚下是清澈见底的江水,共同勾勒出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绝美画卷。
这场“横渡大三峡・畅游神农溪”冬泳邀请赛,是湖北恩施巴东县举办的第五届冬泳赛事。它不仅是展现全民健身活力的舞台,更是对巴东长江大保护成果的生动检阅。近年来,巴东以赛事为窗,以活动为媒,以文旅为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和谐发展的共生之路。
以赛事为窗,书写清水岸绿的生态答卷

“泳”士横渡长江(李永衡摄)
“第一次来巴东参加冬泳赛,既感受到了巴东人民的热情,也领略了这里的美丽风光。水质清亮,水温也很舒服。”来自咸丰冬泳协会的运动员田慧,以7分48秒的成绩斩获青年女子组冠军,上岸后她难掩激动,发出由衷感叹。
能让冬泳健儿安心畅游的长江巴东段,曾是另一番景象,12座非法码头挤占岸线,91个入河排污口直排污水,乱石堆与垃圾场留下道道“生态伤疤”。
如今的转变,源于巴东“治污先于发展”的铁腕举措。近年来,巴东累计投入数亿元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拆除非法码头后建成20公里亲水走廊,18座污水处理厂实现乡镇全覆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率稳定在95%以上。

逐浪长江(吴以红摄)
“赛事筹备专门成立环境整治组,赛前一周每日清漂江面杂物,水文站实时监测水质。”赛事组委会环境整治组工作人员张天柱介绍,长江巴东段县境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及以上,39种鱼类重现江域,这正是巴东敢于“向长江邀赛”的底气。
这场赛事更成为生态教育的流动课堂。参赛选手途经的五里堆社区终点,正是巴东“社区公益基金+生态保护”模式的试点。2020年,官渡口镇五里堆社区成立“河”我在一起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志愿服务者沿长江畔清扫塑料包装袋、烟蒂、矿泉水瓶等散落垃圾,开展文明劝导,发放环保宣传手册。结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讲、库岸植绿、河面清漂等多项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项目开展5年以来,已吸收超过2000人次参与。
“看着健儿游过的清水,才懂护江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切实付出的行动。”今年68岁的王联武从项目成立就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他不仅目睹了冬泳赛事,更见证了长江生态的变化。
以活动为媒,激活城乡全域的运动活力

气排球比赛现场(资料图)
如果说冬泳赛事是巴东生态成果的集中展示,那么遍布城乡的各类体育活动,则是这座小城全民健身活力的生动注脚。依托优良生态禀赋,巴东以赛事为媒,构建起覆盖全人群、贯穿全季节的体育活动体系,让运动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全民健康红利。
气排球运动的兴起为巴东群众体育注入新活力。9月17日,巴东县2025年“神农溪天然矿泉水”杯首届气排球联赛在体育中心球馆开幕,为期七天的赛事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18支代表队、100多名爱好者参赛。
赛场之上,运动员们默契配合,发球、扣杀、救球一气呵成,攻防转换间尽显运动激情,每一次精彩击球都引来观众阵阵欢呼。作为一项新兴群众性体育运动,巴东于2025年6月成立气排球协会,通过赛事搭建交流平台,推动这项运动在城乡快速普及,让更多人在挥洒汗水中感受运动快乐。
篮球赛场则点燃了全民热血。近年来,巴东践行“引进来、打出去”的体育合作模式,不仅组队参加第三届“恩BA”职工组赛事并斩获亚军,更在本地常态化开展各类篮球竞技活动。从县城体育馆到乡镇文体广场,每逢赛事,球场周边总是人头攒动,球员们在攻防博弈中展现竞技风采,观众的呐喊助威声回荡在峡江两岸。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篮球运动的群众基础,更成为邻里相聚、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东瀼口镇举办篮球联赛(资料图)
多元赛事矩阵更让巴东体育活力四季绽放。去年10月,第四届“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全国县域足球赛湖北赛区总决赛在巴东开赛,32支队伍、600多名球员在依山傍水的球场展开激烈角逐,让球迷尽享足球盛宴;夏季,野三关半程马拉松吸引5500名中外健儿参赛,这条获评“中国田径协会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的赛道,让跑者在青山绿水间感受“清凉跑”的独特魅力;冬季,绿葱坡滑雪场接连举办中部六省大众滑雪邀请赛、湖北省高山滑雪锦标赛,让“冷资源”变身“热产业”,实现体育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此外,乒乓球运动会、少儿围棋公开赛、职工运动会等赛事全年不断,形成“季季有大赛、月月有活动”的体育氛围。
赛事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体育设施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有各类公共体育场地1287个,场地面积125.6万平方米。新建、维修、升级了26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百姓健身房3个,体育公园2个,健身步道150公里,全县159个村(社区)实现有场地、有设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从县城体育中心到乡村文体广场,从江边亲水走廊到景区健身步道,便捷的运动场地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健身”,更让体育活动与生态环境完美相融,实现“在美景中运动,在运动中赏景”。
以文旅为桥,串联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

游客打卡巫峡口景区
“沿路看到巴东的自然风光,实在太漂亮了!冬泳赛事结束后,我计划和队友一起去巫峡口、神农溪打卡,这趟巴东之行太值了!”来自来凤游泳协会的田兴霸,手持组委会准备的“赛事+文旅”联票,满脸期待地说。巴东深知“生态是最大的资源”,以赛事为支点,撬动“山水+文化+体育”深度融合,让生态红利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
时间回溯到10天前,“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系列活动之“17遇金秋乐在恩施”在巴东县巫峡口景区举行。活动以“山水秋韵、硒品丰收、土家风情”三大核心资源为依托,以全新体验、超值优惠与优质服务,为游客打造金秋视觉、听觉、味觉盛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巴东的土家风情。
生态价值的转化,还藏在“点线面”结合的文旅布局中。点上做精特色IP,神农溪景区依托水质改善升级“纤夫文化游”,高铁旅游专列直达巴东,游客乘船穿行峡谷,看猕猴攀援、鸳鸯戏水;傍晚夜游无源洞,感受自然风光与诗歌文化;黄土坡地质文化村以古滑坡体遗迹为核心,建成体育公园与地质科教隧道,将“生态伤疤”转化为研学胜地。线上串联生态廊道,路线串联巫峡口、神农溪、无源洞、寇准文化公园等景点,深受广大游客欢迎。面上激活全域旅游,野三关绿葱坡度假区夏天推出马拉松,冬天推出滑雪赛,实现文化底蕴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让全国各地的运动爱好者感受巴东自然之美、人文之韵、生态之优。

神农溪矿泉水
产业转型更凸显“绿色含金量”。巴东神农溪矿泉水厂以“零碳生产”理念打造生产线,瓶身采用100%可回收材料,其产品成为赛事指定用水,借助赛事曝光量实现订单增长30%;溪丘湾乡依托神农湖生态治理成果,发展1000亩茶园与6000亩柑橘园,通过“赛事农产品展销会”将富硒茶、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直供参赛选手与游客。“融合赛事+旅游新模式,深化赛事+展销联动,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巴东县文旅局党组成员田勇介绍。
如今,巴东已找到生态与发展的平衡点,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下,巴东连续五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获评“2024旅游目的地”,生态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正午时分,冬泳赛事圆满落幕。来自各地的选手们在江边合影留念,身后的长江碧波荡漾,映着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庞。远处,垃圾接收船缓缓靠港,志愿者的“红马甲”点缀在青绿江面,格外醒目。逐浪长江的竞技虽已画上句号,但巴东守护长江、深耕生态的实践从未停歇。正如巫峡江水奔涌不息,这座江边小城以生态为笔、以岁月为纸,正持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崭新篇章。
一审:严玉玲
二审:廖薇子
三审:向东平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