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力量 身边榜样】25年调解路,400件纠纷化解、300多件积案清零!

黄传教,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月参加工作。曾任宜昌市夷陵区信访办主任、维稳办主任、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务。退休后,受聘成为夷陵区综治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黄传教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获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宜昌市政法标兵、夷陵区特等劳模。
25年坚守维稳一线,初心不改写忠诚;400件矛盾纠纷调解,乐当群众代言人。他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化解心结。夷陵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千家万户,都留下他调解纠纷、沟通民意的身影。
一片真情为百姓
自2000年担任区信访办主任起,黄传教始终奋战在维稳一线。他说:“做群众工作,要扑得下身子、放得下架子,吃得了苦、受得住气,能和老百姓坐到一条板凳上,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数十年如一日,他将为民之心融入每一起纠纷调解,办公室墙上那一面面锦旗,就是群众对他最深情的褒奖。

黄传教工作照
2023年寒冬,一位年过五旬、头发花白的易姓男子,揣着一叠泛黄的病历,步履蹒跚地走进夷陵区综治中心,颤抖的双手递上女儿被确诊癌症的医疗记录——因外地某医院误诊,最佳治疗期已被延误近半年。这位父亲说,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辗转医院和相关部门,却始终得不到回应。尽管事发外地、处理难度较大,但看到当事人眼中流露的期盼与无助,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承接了这起棘手的案件,也接住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希望。
在黄传教的引导下,易某向湖北省医学鉴定中心递交了鉴定申请。等待结论的日子里,黄传教指导他整理证据、厘清诉求。当鉴定报告认定医院承担次要责任时,易某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然而,命运的残酷远超预期——2024年初,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进入抢救关键阶段。
正月初三,黄传教带着协调专班人员和社区干部,顶着凛冽寒风奔赴武汉。在医院会议室里,他逐一核对治疗费用清单,与院方反复沟通预付方案。其间,他还不忘联系属地相关部门,为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搭建起多维度的帮扶网络。
可就在农历正月初六,万家灯火依旧通明时,易某的女儿终究没能挺过这个寒冬。接到易某电话传来的噩耗,黄传教放下家中事务,立即召集专班成员。屋外冻雨如注,道路结冰,一行人在夜色中毅然启程。“这位父亲已经失去了女儿,我们不能再让他独自面对这一切。”黄传教的声音异常坚定。
调解室内,气氛凝重如铁。院方代表态度强硬,谈判几度陷入僵局。尽管双方一度初步达成赔偿意向,却因院方临时反悔、要求降低赔偿金额而使努力几乎付诸东流。那些天,黄传教和同事们顶风冒雪奔走在武汉街头。为讨论谈判细节,经常鏖战到深夜;盒饭凉了,就着热水随便扒几口。多轮协调会后,调解专班将重新梳理的证据和诉求摆在桌上时,院方代表终于松口。
2月26日,黄传教协调夷陵区法院开辟绿色通道,陪同易某第三次赶赴武汉。司法确认书签署的那一刻,易某紧紧攥着笔,泪水在纵横的皱纹间流淌。五天后,赔偿款全额到账。易某发来短信:“黄主任,钱收到了。女儿可以安心走了,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最难的一程。”
这场跨越三百公里、历时近三年、牵动多个部门的医患纠纷,终于在春寒料峭中落下帷幕。黄传教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渐融的积雪,轻轻呼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急难险重冲在前
夷陵区情复杂,城区、山区、坝库区、景区、矿区“五区并存”,经济发展活跃,矛盾纠纷的基数也大。每当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黄传教总是主动请缨、冲在一线。他常说,调解工作不仅要“钻”,更要“专”。多年来,他勤学善思,成了群众眼中的“百事通”、多个领域的“土专家”。

黄传教调解工作室
上世纪80年代初。夷陵区周边偏远山区的12户农户迁入某村,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承包了村集体林场的柑橘园。数十年来,农户们在果园里辛勤耕耘,将这片土地视作安身立命的根本。2008年底承包合同到期后,双方在继续承包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农户们拒缴费用,不愿归还果园,并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村委会则坚持要按照规定收回果园。矛盾愈演愈烈。
2021年,村委会将农户起诉至法院。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法院委托在当地颇有声望的“黄传教调解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
面对这块“硬骨头”,黄传教没有退缩。“这个案子表面上是土地纠纷,背后却是12个家庭几十年来的情感寄托和生存保障。”接手案件后,黄传教立即带领团队投入工作。
调解过程充满艰辛。起初,农户们对调解充满抵触情绪:“我们在这里种了三十多年果树,现在说收回就收回?”“不给我们确权,我们坚决不搬!”黄传教选择耐心倾听。他带着团队一次次上门,听他们诉说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农户的家庭情况、诉求焦点和调解进展。
为找到突破口,黄传教创新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白天,他们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走访;晚上,他们挑灯夜战,查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文件,咨询农业和法律专家。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黄传教积极联动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和属地政府,先后召开十余次协调会,最终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农户们足额缴清承包费;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吸纳这些农户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为他们依法办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手续。
当协议签订完成时,一位老农户紧紧握住黄传教的手说:“为了我们的事,您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谢谢您!”这一刻,黄传教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黄传教成功调解土地纠纷
这起历时十三年的纠纷圆满化解,不仅维护了双方合法权益,也为辖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黄传教用他的专业与执着,再次证明了“法理情相融合”的调解智慧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价值。
20多年来,黄传教以直面矛盾、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作风,成功化解了一批复杂矛盾纠纷,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他在实践中学、在思考中悟,总结出矛盾纠纷调处心理疏导“五步工作法”,推动建立“民情沟通和诉调对接机制”“矛盾纠纷调处‘三三制’”在宜昌推广运用。
老骥伏枥担重任
2018年11月,黄传教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都以为他会“歇一歇”,但他义无反顾选择继续坚守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岗位。2021年,他参与筹建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调解资源,家事、物业、医疗、道路交通等部门力量进驻中心,实现群众解纷“只进一门、只跑一地”。中心成立以来,由他牵头化解了300多件历史积案、“骨头案”,其中4件典型案例被国家信访局、省司法厅推介。

黄传教多次上门,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岁月流转,白发渐生,但他对调解工作的热忱从未减退。2024年正式退休后,他再次选择留下,以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留在区综治中心这个熟悉而又充满使命感的岗位上,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几十年来,化解矛盾、守护安宁,早已融进了我的血脉。能在综治中心继续为老百姓调和矛盾、解开心结,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再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是我的信念与坚守。”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