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生而不同”的起飞——揭秘花湖机场何以排名全国第四①

长江日报  2025-10-27 19:49:25
分享到:

2025年1—9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以下简称“花湖机场”)货运航班量达2.76万架次,排名全国第四。

10月15日凌晨,花湖机场灯火通明,停机坪上“机来机往”。 记者史伟 摄

一个投运仅3年的新机场,何以迅速跻身全国前列?长江日报记者历时数周调研采访,一探究竟。

10月14日,记者从武汉出发,驱车80公里,抵达鄂州市燕矶镇,花湖机场就坐落在这里。

花湖机场地处湖北中部,也位于中国中部。优越的地理区位是花湖机场的独特优势,也是其航班量迅速增长的关键。

“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机场外,走马村村民曹茂云望着起飞的飞机感叹。3年多前,这儿还是一片工地。如今,已是通达世界的枢纽。

2013年,顺丰集团计划建设专业货运机场,开始在全国选址。比较了北部、东部多个城市,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中部——“一个到哪里都不远的地方”。

考察团队踏访中部地区十余座城市,筛选20多个场址,却始终没有找到最理想的地点。直到2014年底,在湖北省与鄂州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鄂州燕矶进入视野。

“这里的优势很明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站在花湖机场沙盘前,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枢纽发展部副总经理何飞指向中心点说道。

以花湖机场为圆心,画一个1000公里半径的圆,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尽在其中。从鄂州起飞,1.5小时飞行圈覆盖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全国五大城市群。

中国地理的“心脏”位置,被民航专家认为是建设物流枢纽的天然宝地。

2015年6月24日,顺丰集团决定: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选址鄂州。

随着机场拔地而起,时代的机遇扑面而来。

2020年4月,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得“中”独厚的湖北,迎来系统性、重塑性机遇。

“国家所需”与“区位所长”在花湖机场交汇。2022年7月17日,花湖机场投运;至2025年10月2日,成功开通第109条货运航线,货运航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短短3年多,37家航空公司先后入驻,织就了一张覆盖54座国内城市、通达49个国际航点的“空中货运网”。

其间,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埃塞俄比亚航空主动抛来“橄榄枝”,合作理由很直接:看中这里绝佳的位置和一流的设施。

10月的一天,花湖机场顺嘉国际货站内,成堆的电子元器件、跨境电商包裹正加紧打包。货站值班经理刘博伦介绍:“这些湖北及周边省份的货物,今晚就要通过鄂州—亚的斯亚贝巴航线销往非洲。”

10月15日凌晨1时,花湖机场灯火通明。

跑道上,一架顺丰767货机刚降落,引擎的轰鸣声还未散去,另一架从深圳飞来的波音757货机已进入下滑道。这里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距离跑道300米的转运中心南区内,52公里长的分拣线飞速运转,2000余名员工穿梭其间。

停机坪上,28岁的顺丰航空鄂州基地地服经理孙一丹正在巡视一架刚刚从西安落地的波音767全货机。“今晚顺丰有99个架次在花湖机场起降,其中50架进港49架出港,相当于顺丰航空机队超一半飞机要来花湖。”

成立于2009年的顺丰航空公司,在花湖机场建设阶段就已备好“家底”——30余架全货机,包括单架次可装载超100吨货物的大型货机等。这为花湖机场带来了一个高起点:一投运,就拥有了现成的运力。

“‘物流巨头+专业货运机场’模式,在国际上早有成功范例。”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指出,“比如联邦快递,就成就了美国孟菲斯。”

2023年9月,花湖机场实现关键一跃。顺丰完成转场,将全国货运航线的主力都搬到了这里。从此,机场开启“不夜城”模式:晚上,大量货机密集降落;清晨,满载货物集体起飞。

数据显示,转场仅一年,花湖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便从2023年的24.5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86.5万吨,排名从全国第16位跃居至全国第5位。

“现在一晚上,光顺丰保底就是2000多吨的航空吞吐量。”在孙一丹看来,好的地理位置是基础,再加上顺丰这样的物流巨头投入机队、航线、货源,机场的枢纽功能才被真正激活。

花湖机场迅速崛起的背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打造中部国际航空门户。”

花湖机场建设运营作为“省之要事”,各方力量迅速集结。

项目启动,审批先行。原本需要一年半才能办完的20个证件,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半年就全部办结。“只为机场尽早落地。”时任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尹俊武说。

建设阶段,湖北更是全力冲刺:从批复到投运,只用了42个月,比同类机场快近一年;主体工程从开工到完工,仅用21个月;转运中心钢结构吊装,6个月完成,刷新行业纪录。

攻坚必须克难。2023年9月顺丰全面转场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每天凌晨几小时内,近百架货机要密集起飞,航空时刻顿时紧张起来。“那时候高峰时段确实拥挤,航班准点受影响。”花湖机场空管服务公司带班主任金鼎回忆。

中国民航局迅速介入。2023年11月,花湖机场获批高峰小时容量提升到33架次,较同类机场平均获批时间提前6年。

口岸开放也跑出惊人速度。202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花湖机场对外开放。从临时开放到正式开放,花湖机场只用了14个月,创下近年来国内航空口岸开放最快纪录。

如今在花湖机场,高效通关已是常态。一批纽约龙虾刚落地,来提货的冷链车已在外等候。海关为生鲜开设绿色通道,从飞机着陆到货物提离,不超过4小时。

“不管是建设攻坚期,还是运营起步期,花湖机场的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是国家与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全力托举。”何飞说,“我们走的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正是这种‘一盘棋’的支持,让我们快速成长。”

(来源 长江日报 记者 刘海锋 通讯员 刘小进 王星予 海报动图 张莉 摄影 史伟)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