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门沙洋:水清鱼肥 生态养殖走出共赢路

长江云新闻  2025-10-27 18:31:07
分享到:

近年来,沙洋县坚持以生态修复为抓手,统筹推进长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精养池塘改造、尾水治理等工程,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生态+循环”模式转型。如今,生态养殖不仅改善了水域环境,更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引擎。

深秋时节,位于沙洋县后港镇的华贵渔业养殖基地一派繁忙。即将发往云贵川地区的鲟鱼在池中游弋,其中品质优异的西杂、大杂等品种还将跨越国界,游向越南等东南亚市场。

荆门华贵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华贵:车间有6000多平方,出苗可以出300万到400万尾,产值这个会跟着价格来的,大概一般平均一年有个四五百万元。

这批“游”出国门的水产品,承载着沙洋生态养殖的崭新名片。2024年以来,沙洋县对长湖流域1.6万亩精养池塘实施“外科手术式”改造,构建起从池塘到稻田的水循环系统,逐步解决了此前普遍存在的养殖规模小,尾水滥排等问题。依托优质水资源,鳜鱼、鲟鱼等特色水产在这里找到了理想家园。生态循环模式、智能温控技术等创新成果的落地,正推动传统渔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迈进。

荆门华贵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华贵:它的水可以加上汉江,南水北调可以利用它的水,成本可以低一点,沉淀池农民二次利用。

正如田华贵所说,这种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正在沙洋县广泛推广。养殖用水经过净化后用于农田灌溉,既解决了尾水排放问题,巩固了长湖水质,又保障了农业用水需求。不仅如此,随着长湖水质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依托优质水源,发展起“虾稻连作”等绿色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荆门沙洋县后港镇独枣村凯鑫家庭农场负责人 胡立强:在这边搞了三年,水质还可以,销售额按亩产应该达到300斤以上。

随着入河湖排口整治、人工湿地建设等治理组合拳的持续发力,长湖水质稳步提升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标准。同时,生态养殖效益日益凸显,沙洋县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方式,推动形成“以水养鱼、以鱼护水”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甲鱼、鳜鱼、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集群,养殖总面积5万余亩,培育出300余家规模化养殖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带动全县2.45万户农民增收致富,渔业年产值将达到109亿元。

荆门沙洋县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 李克华:通过绿色转型,实行稻虾连作,特色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做到了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通过治理得到了百姓增收,长湖水质得到了改善,目前长湖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四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五个生态转型试点,为长湖流域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成汉 毕然

通讯员 朱秀晖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