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鲜!湖北秋冬最馋人特产丰收了!
2025年汉川市第四届农民(河蟹)丰收节盛大开幕
汉江岸边,中国最大的内陆式封闭湖汈汊湖边,一场关于养殖模式的创新变革正在让这里的汉川蟹农收入翻番。



10月25日,湖北省汉川市,以“水韵荆楚 ‘蟹’逅汉川”为主题的2025年汉川市第四届农民(河蟹)丰收节圆满举办。与往年不同,今年节庆现场,养殖户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肥美的河蟹,更是那“一塘三收、亩产万元”的丰收喜悦。
蟹农的丰收账本:一塘三收、亩产万元
“我们推行虾蟹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实现了从养小蟹到养大蟹、再到养好蟹的不断突破,这一口塘,3到5月养小龙虾,5到10月养河蟹,6到12月养鳜鱼,另放螺蚌作为虾蟹饵料、花鲢白鲢净化水质,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亩平产值超万元。”汉川天歌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亚鹏在丰收节展位上,向来宾展示着他的“养殖经”。虾蟹鳜生态混养不是简单地把三种水产品放在一起养,而是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三种水产品在同一池塘中形成了良性循环,既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改善了池塘环境。


在同期举办的2025年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李莉教授对汉川的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已经是全国河蟹养殖的主流模式之一,汉川市的池塘生态养殖尤为突出,2024年,汉川河蟹专混养面积达32.74万亩,产量4.43万吨,占全省近三成,通过推动苗种本地化培育、与科研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打造地理标志品牌等举措,实现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成为全省产业标杆。”
河蟹产业带动三产发展,品牌价值近300亿
在2025年汉川市第四届农民(河蟹)丰收节开幕式上,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发布的《“汉川河蟹”区域公用品牌2024-2025年度价值评价报告》显示,“汉川河蟹”品牌价值达265.83亿元,在长江水系中仅次于江苏阳澄湖大闸蟹和兴化大闸蟹。

汉川河蟹的“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实现了单一品种养殖经济效益的2-3倍,这正是品牌价值提升的产业基础。“汉川河蟹规格在二两五以上的占比超过80%,母蟹三两以上的占比超过65%,较全国水平高15个百分点。”程虹用详实的数据,描绘出汉川河蟹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蟹黄方面‘汉川河蟹’雌蟹的肝胰腺与性腺指数之和相比黄河水系河蟹高11.7%,总体出肉率相比江苏镇江河蟹高6.1%。”这些科学数据支撑着汉川河蟹的市场口碑。市场调查显示,98.5%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汉川河蟹”,84.5%的消费者愿意向他人推荐“汉川河蟹”。
产业融合促进市场开拓,汉川河蟹远销海外
品牌价值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养殖效益的提高。汉川河蟹的高效益也推动了代际传承,吸引了近4000名“蟹二代”扎根家乡,为本土青年搭建了优质就业舞台。就在本月,汉川河蟹首次实现鲜活出口越南,标志着孝感市鲜活水产品出口“零的突破”,为湖北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探索了新路径。

“汉川河蟹”是湖北省唯一荣获“全国十大名蟹”的区域公用品牌。汉川市政府通过定向招商,引入上游饲料生产企业,并引导下游在外经营的市场主体回归本地。形成以华中地区最大河蟹交易市场为核心,涵盖河蟹养殖、饲料供应、电商直播、交易流通等环节的产业集聚区。汉川河蟹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45亿元。

汉川河蟹产业的发展,是汉川市近年来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布局。自2021年“汉川河蟹”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获批以来,当地政府相继出台《“汉川河蟹”品牌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构建起“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品牌运营体系,着力通过品种优化、标准化生产、全链条质量追溯及差异化营销等策略,不断提升品牌溢价。未来将强化品牌管理、扶持龙头企业、引进专业人才、讲好品牌故事,进一步增强“汉川河蟹”品牌的影响力。
汉川河蟹的出圈启示
从汈汊湖核心产区的一泓清波,到千家万户的一味鲜美;从“养在深闺”的初级产品,到“声名远扬”的区域品牌;从满足本地市场,到成功打开国际销路——汉川以一只蟹撬动全域产业升级:以生态养殖筑牢品质根基;以科技攻关突破产业瓶颈;以品牌赋能提升市场价值;以政策联动激活要素资源。

未来,随着“汉川河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及全产业链纵深推进,这座“水韵之城”有望成为全国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汉川河蟹也有望成为湖北省继“潜江龙虾”“仙桃黄鳝”之后的又一个淡水水产发展样本。
作 者 | 胡虞
编 辑 | 肖扬 马静
编 审 | 李春花
监 制 | 程松 肖鹏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