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通山:人间烟火·中国传统村落——厦铺村
爷爷的一天,都是从跟“老屋”说话开始的。天刚亮他就拿着扫把打扫着天井,他总说“老屋喜欢干净”。他总是喜欢踩着小凳,摸着墨石窗棂的石纹,用干净的抹布一点点地擦着石缝,像在为一位老友擦拭着脸上的尘土……

爷爷口中的“孙家大院”,就是我的老家——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厦铺村。“孙家大院”,厦铺村古民居群的核心建筑之一,它坐西朝东、面阔七间、通深两进,占地面积约298㎡。青砖筑体的墙面泛着岁月的青灰,山墙与相邻民居联体成“山字式”,既抗风又显规整;前后屋顶为硬山顶,叠瓦为脊,檐下彩绘斗拱虽历经数百年,仍能辨出缠枝莲纹的轮廓。

爷爷告诉我,康熙四十三年,孙家祖人从江西瑞安迁此建祖屋,并以农耕为生,家族还出了不少秀才、医生,传到我已是第24代。
随着时代的迁移和人丁的增加,之前住着除我们孙姓之外的20多户村民也都搬到了附近建起了新屋,老屋就只剩几户老人在此生活。

看着爷爷一个人守着老屋,乡亲们也一个一个自发加入到大院老屋的日常维护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一起让老宅子“活好”,让大家的根继续“连着”。
孙家大院虽不及他处古村那么宏大,也无雕梁画栋的精巧装饰,却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平凡的温度。如今,乡亲们对老屋的这份呵护,已从“孙家大院”传递到整个厦铺村。全镇现存传统古民居都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维护与修缮,古桥、古井等历史物件也被逐一登记保护。

一砖一瓦、一柱一墙,往日繁华依稀可见,一代代人生活其中,满是人间烟火气。如果说曾经的建造者赋予了鄂南古民居的灵魂,那么今天在“保护中国传统村落 ”的国家政策下,通山县政府科学规划、县住建局有序推进及乡亲们的合力则为老屋、古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留住了历史和乡愁。
摄制:乐有钦 孙恒 王谦 曹恒 黄克胜
徐剑 程思 阮文峰
一审:杨越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