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五年,机遇在湖北 | 在“卡脖子”的地方“长”出肌肉
主持人 华正:通过刚才那条片子,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在三重格局下清晰展开的湖北。这让未来的机遇在哪儿,有了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要真正把握未来,把机会转化为现实,我想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眼光,更需要硬核的实力和突破的勇气。
嘉宾 耿爽:是的,华正,这条片子确实刷新了我对湖北的认知。我特别想为湖北的顶层设计和落地实践点赞。它精准地把握了国家“双循环”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脉搏,将自身的优势,系统性地升级为战略优势。这体现了一种极高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
主持人 华正:您提到国家战略,这非常关键。我们注意到,四中全会公报中,在论述“十五五”规划时,特别强调了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可以说,无论是金三角还是中三角,都是区域协同上的一次生动实践。而“新沿海”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目标,而是实实在在的对内对外开放的新高度。
嘉宾 耿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从这个角度上看,湖北的布局是具有前瞻性的,抢占了发展的先机。当然,所有的宏大格局,最终都需要坚实的地基来承载。而湖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基”之一,就是它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这次来武汉,满大街跑的无人驾驶网约车,我也体验了一把,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以往很多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都是湖北率先取得突破。
主持人 华正:您这么一说,让我们湖北人,感觉更自豪了!可以说,在光电子、芯片、北斗,还有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湖北都扮演着“国家队”的角色。从承载国家使命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到走向全球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从北斗应用的创新高地到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湖北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嘉宾 耿爽:华正,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湖北能够持续地,在这些“卡脖子”的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并最终“长出肌肉”,实现突破的呢?
主持人 华正:您问的这个问题,太好了!恰恰是解开湖北硬核实力的核心密码。下面这条片子,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最直观、最动人的答案。一起去看看。
记者 田思鹏:机器人从“样子货”到真正的生产力到底还有多久?根据我的经验,机器人能不能成事儿,不能光看它会不会翻跟头、跳舞,而是要看它的“关节”够不够力,能不能干活儿,循着这条线索,我专程来到了湖北黄冈,找到了一位深耕智能制造领域30年的专家吴俊峰。
见到吴俊峰之前,很难想象,决定机器人“行动自如”的关键,竟然是这根小小的“钢筋”。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俊峰:这个行星滚柱就会用在我们的手上完成这些动作。
记者 田思鹏:他就通过螺母上下的运动带动他的手。
吴俊峰告诉记者,它叫“行星滚柱丝杠”,就好比人体中的“韧带”。人没有韧带站不稳、使不上力,机器人没有它就扛不起重载,做不了高精度的动作。但你知道吗?就是这小小的 “韧带”,曾经是难倒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一道坎儿!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俊峰:国外琢磨了几十年,他这个核心的工艺我们是掌握不到的,别人也不会告诉你,只能靠自己去琢磨、突破。
科峰要攻克的,是0.001 毫米的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0。可别小瞧这毫厘之差,对机器人来说,差这么一点,关节响应就会慢半拍,重载时就会出现卡顿、错位,根本没法满足生产的要求。为了这不足“一根头发丝”的精度,科峰的团队开始了一场“死磕”。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俊峰:湖北人就有这种“不服周”的这种精神,越难越要把它搞出来。
吴俊峰还清晰地记得,试验进行到第327次,终于成功了!那一刻,他攥着那根合格的丝杠,手抖得厉害。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俊峰:又小 、力量又大,它的握力可以达到 30 公斤。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吴俊峰说,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在湖北这片土地上,他们得到的不只是厂房、政策,更是一种“敢闯敢试”的氛围。就像大别山的山风,吹得人心里有股劲,想把事干成。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俊峰:我们是充满了信心,我想未来五年我们会在湖北这个大地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下一个五年,在这片敢为人先的热土上,人们不仅有能力提出“卡脖子”的问题,更有魄力和智慧去写出自己的答案。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田思鹏 谭思为 黄冈台 刘新球 闻豪)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