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江汉关钟声到复兴浪潮,在江城书房读懂近现代武汉

长江云新闻  2025-10-26 21:03:02
分享到:

10月26日上午,城市文化研究者袁智在江城书房开讲《近现代武汉:从开埠到复兴的城市传奇》,带领听众走进那段跌宕起伏的“江城近代史”。

开埠通商与实业自强:武汉走向世界的起点

“1861年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同年中国开启了洋务运动。”袁智从汉口开埠的历史背景讲起。“汉口租界时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中国人最难得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从西方人那里学习城市规划、电力、给排水等,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他提到,开埠通商和实业自强,让汉口从古代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口,“驾乎津门直追沪上”,超越天津,可以追赶上海了。

自强和奋进,使得民族工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张之洞建立汉阳造,生产枪械和铁轨,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十分重要。“汉阳造步枪从1895年投产,抗美援朝之后正式从部队退役,成为中国生产数量最多,使用时间跨度最长的步枪。”武昌工程营旧址、南昌八一广场,设立有汉阳造步枪雕塑。他还介绍了利记轮渡、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水塔等,展示了武汉当时的先进和现代化。

街巷之间,历史从未远离

活动中,袁智带着听众走出书房,来到历史现场。“汉口的建筑比较复杂,既有西方古典建筑,也有现代主义建筑,还有一些过渡式建筑,因为100多年以前,正是西方建筑理念的变化时期”。站在江城书房建筑大孚银行旧址门口,袁智指出附近金城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大陆坊(大陆银行家属区),以及部分外资银行等旧址的方位。“在汉口,当时基本可以汇通整个中国。”

在朱光亚旧居的红砖房里份前,袁智讲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努力”,他特别提到建筑红砖上的“阜成”二字背后的故事,“阜成砖厂是汉协盛建筑公司的下属企业,参与了汉口历史街区、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武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武汉大学1930年开始建设,1931年汉口发大水,外加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原材料价格疯涨,但这个公司依旧按期交付,保证1932年武汉大学如期开学,这个事情让它负债累累,直到日本投降才逐渐缓过来。”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转折,武汉从未缺席

一座阅马场,半部共和史。袁智向现场观众讲述武昌起义如何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张之洞对武汉的贡献,还在于兴办教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训练湖北新军时他提出,不读书不能当兵,并聘请了德国教官进行训练,三分之一的新军拥护革命,也就有了比较好的群众基础,这是武昌起义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从开埠通商到抗战救亡,从实业自强到城市复兴,武汉在每一次国家命运的转折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历史不是躺在书里的文字,而是走在脚下的路。下一期,江城书房将会走出书房来一场Citywalk之旅,探寻江城现代的魅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炜 通讯员 孙瑾杰 袁智)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