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新活力 大支撑——非凡“十四五”改革开路,实干挥毫写华章
改革浪潮澎湃,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的磅礴力量。
“十四五”以来,襄阳坚决贯彻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高规格推进改革攻坚:
市委深改委召开专题会议20次,承接中省改革试点任务150余项,实施重大改革举措471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破除区域壁垒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创新“政聘企用”构建人才高地、探索跨区域协同治理守护碧水蓝天……
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共同镌刻着“铁打襄阳”改革攻坚的时代印记。
如今的襄阳,锚定“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勇闯“试验田”“深水区”,以制度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改革攻坚塑造竞争新优势,正书写着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机制破局 激活发展原动力

▲10月18日,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走进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塔吊林立、货车穿梭,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襄阳(保康)是全国八大磷矿基地之一,但长期面临“大项目少、大企业少”的困境。依托资源、水运和枢纽优势,襄阳聚焦聚力打造投资、产值“双千亿”的现代新型煤磷化工产业,引入投资200亿元的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项目。襄阳市委、市政府创新建立全领域全要素统筹机制,探索“资源地+生产地”协作新模式,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
面对经济发展爬坡过坎的阶段性考验,襄阳党员干部敢闯敢试,以改革创新的思维、举措和办法破困局、开新局。
以“两资三能”工程重塑产业新生态——
2021年起,我市聚焦13条重点产业链,探索“链长+链主+链服”的链式发展工作机制。2025年,面对全省“支点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健全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统筹机制,市“四大家”领导领衔组建10大招商团队、13个重点工作专班,市级层面全域统筹,“一盘棋”招引企业、落地项目,推动各方面力量攥指成拳、各环节工作有序衔接、各类型要素高效配置。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统筹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围绕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以汽车产业为例,随着东风奕派纳米01整车、比亚迪襄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投产,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东风猛士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落户,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壮大,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9万辆、同比增长29.1%,实现产值452.6亿元、同比增长27.1%。
以“五化”管理保障项目建设——
为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023年,我市创新建立重大项目落地提速“26211”管理机制。2025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以“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为核心的“五化”管理模式。重大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达效,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任务,有力有序推进。通过严格落实“五化”管理,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前三季度,录入“五化”管理平台的702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580个,入库552个,开工率、入库率分别达到82.6%、78.6%。
以营商环境改革护航企业发展——
对8000多家“四上”企业开展全覆盖调研服务,破解企业投产、达效、经营、技改等方面堵点痛点问题2000余个。整合企业诉求受理渠道,构建“接、派、办、评”闭环工作机制。制定《聚焦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迭代升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6条举措,持续改进提升6大环境。持续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主题事项160项。首创返乡创业“一件事”集成办理,经验做法全省推广。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全市惠企事项达501项,累计兑现资金9.48亿元,1.6万余家经营主体直接受益。“十四五”末,全市市场主体突破88万户。
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推出科研攻关“赛马制”,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开展技术研发,着力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共建成14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案例获评全省优秀,数量皆位居全省第一。成功获批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3项成果入选湖北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创新“政聘企用”引才模式,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54个、高层次人才1200余人。襄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
内引外联 构筑开放强磁场

▲在襄阳综保区,东风自卸车排队“出海”
1.63亿元成交额、意向订单2.6亿元。这是第137届广交会上,襄阳企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襄阳造”实现从区域产品向全球商品的关键跨越,背后是全市上下持续提升枢纽能级、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不懈努力。
对外开放,交通先行。这5年,襄阳持续加大投入,奋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73公里,形成“五向”高铁格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公里,建成“三纵两横一环两支”高速公路网;汉江襄阳段航道建设融入长江和“汉湘桂”两大黄金水道;襄阳机场航线基本覆盖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以制度创新为牵引,襄阳加快构建“内引外联、双向开放”的发展格局。
自贸片区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放大国家级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区叠加”优势,聚焦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创新“进出口货物申报”“提前申报”“运抵验收”“即进即出”等举措。开设本土跨境电商平台“睐斯购”,成功运营全省首家线下体验店。联合枣阳经开区、宜城小河港等重点经济功能区域建设襄阳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支持、引导、服务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襄阳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6年居内陆地级市第一。
国际物流通道高效发运——
襄阳小河港探索创新举措,通过提供一站式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为企业降本增效。截至今年8月,襄阳小河港已承运货物种类达40个,开通航线42条,货物吞吐量累计突破200万吨。“襄阳—厦门—东南亚”国际铁海联运创新推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模式,货物抵港后直接装船,无缝衔接,极大压缩了中转时间和资金成本。今年1-7月襄阳至宁波、厦门、南沙三条通道累计发运2452标箱、同比增长139%。
区域协作机制日益完善——
襄阳会同武汉、十堰和随州打造“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联合宜昌、荆门、荆州共建“国家级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携手随州率先建成全省首个跨市域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立“襄十随神”跨区域河湖长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和跨市流域联防联治机制,促进“南襄荆荆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十堰联合申报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入选全国示范项目,与神农架林区完成全省首笔跨市排污权交易。
“襄阳故事”唱响国际舞台——
“十四五”期间,襄阳在3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类推介活动40余场,拜访各类组织机构160余个,带动30余家企业、院校走出去开展交流合作,同时,接待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人次政府官员、重要客商等来我市洽谈合作,累计达成项目签约、合作意向71个。缔结正式友城3个,友好交往城市3个,友好郡县2个,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积极向世界讲述“襄阳故事”,以《襄阳好风日》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及艺术家形象展示在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大屏幕上。全市接待游客连续两年突破1亿人次,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民生提质 幸福生活暖人心

▲市荆州街小学迁建项目(一期)总体形象进度已超18.5%
“以前庞公片区学校少,孩子不得不去别处借读。现在市荆州街小学新校区建在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谈起古城内三所学校搬迁,一名庞公片区的居民满是期待。
面对襄阳古城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超负荷等问题,襄阳正以改革攻坚的锐气,统筹“三区”协同发展,一体推进古城疏解、旧城更新、新城建设,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功能优势互补。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十四五”以来,襄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聚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实施就业融入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家门口、店门口、厂门口“三门口”服务模式。构建“1+12”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实现幼儿入园“网上查”、划片招生“线上办”、学校食堂“掌上管”等数字化管理功能。优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加强对医院药占比、耗占比的管控,推动全市186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线上互认,不断减轻患者负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列入2020年-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62.14%。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制定落实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实施方案22项措施,体系化推进美丽襄阳建设。今年1-8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8.2%、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8%。编制完成《襄阳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争创国家示范城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1家、省级绿色工厂71家。汉江干流保持Ⅱ类水质,全市1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襄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老河口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称号。深入实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七大行动”,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引入中建三局整体推进襄阳古城保护利用,策划山水城封面大秀,加快鼓楼商场、临汉门广场等点位改造,推动重点片区风貌提升,优化旅游动线,全力打造5A级旅游景区。推进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有序实施襄阳城墙西门至夫人城段修缮工程、襄阳城墙安防工程、凤凰咀遗址安防工程、三神殿修缮工程、楚皇城大遗址保护开发等文物保护工程。
回望“十四五”,襄阳的改革历程,就是一段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制度创新赋能发展增效的辉煌征程。每一次破局都彰显着“铁打襄阳”的改革魄力,每一项突破都镌刻着敢为人先的奋斗印记。
实践充分证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强,惟开放者胜。
展望“十五五”,襄阳将赓续“铁打襄阳”精神血脉,
以“务本务实”的定力夯实发展根基,
以“真抓实干”的作风破解改革难题,
以“开拓进取”的锐气开辟发展新局,
以“奋发图强”的斗志攀登发展高峰。
在湖北支点建设中勇当先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作示范,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崭新篇章。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