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咸宁 | 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热土
汇聚乡情共谋发展 咸宁在粤港澳大湾区“吸金”超87亿元
上周,以“咸创无忧、宁赢未来”为主题的咸宁市“双回双创”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活动在深圳市举行,200余名楚商、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桑梓情谊、共襄发展盛举。活动期间共签约项目14个,协议金额达87.4亿元。
活动现场,咸宁市向大湾区楚商、企业家作“双回双创”政策推介,发出返乡创业倡议,现场还聘任12位楚商为“返乡创业专员”“楚商回乡专员”“校友回归专员”,并授牌咸宁市“双回双创”联络站,向粤港澳大湾区抛出合作共赢的“橄榄枝”。
校友回归专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光电新材料研发中心主任 赵祖珍:我希望把我们深圳更多的新材料相关上下游的和一些应用相关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人才、项目跟家乡进行多推荐。
返乡创业专员、湖北省泽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智勇 :我们会继续加大在咸宁投资的规模,会把一些下游的企业,鼓励他们回到咸宁,把这个产业链完整下来。
坐落于三省交界的咸宁,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随着武咸快速通道、岳咸九铁路、长江咸宁港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当前,咸宁正实施产业倍增、科技赋能、动力培育、能级提升、幸福咸宁“五大行动”,着力构建“5+4”现代化工业体系、“3+7”农业产业体系、“3+3”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如今,咸宁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东省湖北商会执行会长 张效煌:当前大湾区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咸宁则迎来了“双回双创”的黄金发展期,两地资源互补、机遇叠加,合作前景不可限量。
作为连接大湾区与咸宁的桥梁纽带,广东省湖北咸宁商会始终把推动楚商回乡、助力家乡发展作为核心使命。而咸宁聚焦“5+4”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谋划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这与大湾区的产业优势、技术资源高度契合,为楚商返乡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广东省湖北咸宁商会会长 吴三刚:希望大家积极响应家乡号召,带着在大湾区积累的资金 技术、经验和资源,回到咸宁寻找创业的机会。
咸宁市楚商联合会副会长、湖北咸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红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也是想通过(咸宁)一瓶水,来链接起所有的乡情,助力我们楚商回乡。
“双回双创”,回的是乡情,创的是未来。当前,咸宁正把推进“双回双创”作为培育发展驱动力、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咸创无忧”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返乡创业活力。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进: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着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环境,系统梳理8大类48项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包,提供小微企业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还可同步享受贷款贴息、场租水电减免、创业奖补等系列政策。
“楚商回乡”潮起 “咸创无忧”护航近万创业者归巢
乡情如织,投资正热。今年以来,咸宁迎来了一批批遍布全国的楚商,他们带着资本、技术与浓浓乡情返乡创业。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人才回聚的热潮涌动,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随着双十一临近,位于咸宁高新区的这家数字经济直播基地,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基地负责人吴文渊,既要跟重点企业品牌对接,细化方案,还得提前做好各项预案。今年7月,咸宁籍企业家吴文渊投资建设的直播基地正式运营,不仅填补了咸宁高新区数字经济直播产业的空白,也为本地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湖北言希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文渊:入驻以来新增直播间有5个,新增的线上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三千万元。在未来的五年内,我们预计的是服务不少于50家我们家乡企业,创造不少于10亿元的线上GMV(商品交易总额)。
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当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今年以来,咸宁通山县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优质服务和“保姆式”保障,前三季度新签约电子信息类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超90亿元,实现从“老乡返乡”到“企业扎堆”的转变。通山县招商大使——巅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峰是咸宁通山人,在外打拼十多年。去年11月,他投资的巅峰光电项目在家乡签约落地,今年4月正式投产。从签约到建设、从建设到生产、从生产到发展,只要企业有需求,通山第一时间提供帮助。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深深打动了王峰,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家乡发展的决心。今年5月,他再次征地建设二期项目巅峰光电产业园,投资5亿元,计划建设生产车间、研发科技楼等。
湖北巅峰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峰:我们决定在这里做强做大,实现年产值超过5亿元以上。
同样刷新项目落地纪录的,还有位于咸宁咸安的湖北盛新宝金属有限公司。项目在75天内完成厂房改造、设备安装与产线调试等。舒平闲是从咸安走出的企业家,已在东莞深耕锂电池极柱产业近十年。今年初,他响应“楚商返乡创业”的号召,将钻研多年的核心技术带回家乡,落户在咸安凤凰生态科创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
湖北盛新宝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 舒平闲:咸宁市市委包括咸安区委,为了招商引资这一块是做足了功课,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店小二”的服务模式,,随时有问题,马上组织会议立马解决。
在赤壁高新区叁生万物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有序景象。该项目于今年二季度开始施工,到四季度初调试,短短六七个月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基建工作。目前,项目试生产调试阶段已完成。该公司总经理魏国华是咸宁赤壁人,在外求学和创业多年后,在家乡政府的感召下,投资5.1亿元建设第三座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助力赤壁成为全球技术最先进和产能最大的超级羊毛脂生产基地,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并将吸引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
叁生万物(赤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国华:回到赤壁感受最深的就是营商环境特别好、特别高效;第二个也源于我们对未来市场的强烈把握,我们预计在今年完成上规,在年底启动二期建设。
在咸宁通城,湖北硕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精密模具生产线有序运行,原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华丽蜕变为高质量的产品。这家集通用零部件、机械零件、模具制造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由返乡创业者钟文星创办。20多年前,钟文星在南方工厂的机床与流水线上奋斗,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如今,面对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加速内迁的机遇,他毅然决定返乡兴业,将企业发展重心和未来总部落户在通城。
湖北硕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钟文星:公司已与通城本土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前期专注做好结构件的生产。
咸宁崇阳素有“中国黄精之乡”的美誉,但过去因产业链薄弱,优质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价值。返乡创业青年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盛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以“黄精”这一特色农产品为核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从种植、研发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先后建立标准化黄精种植基地2000余亩,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增收,让“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
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胡盛:现在我们黄精哥食品开发出了有黄精茶、黄精酒、黄精土鸡汤、黄精养元膏,一起有十几款产品。
在咸宁嘉鱼,在外打拼多年的“85后”青年梁小兵和蔡继波,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以行动盘活家乡沉睡的资源,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地,引进“黄金果”“金果”等多个新品种。经过精心培育,昔日的荒坡地变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果园。
咸宁嘉鱼县官桥镇返乡创业青年 蔡继波:目前星期六、星期天的采摘量大些,一天有七八千元进账。
据了解,自“双回双创”工作启动以来,咸宁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楚商项目402个、协议金额3150.7亿元,同比增长81.1%、49.9%。新增返乡创业人员6139人,同比增长79.7%。带动就业2.31万人,同比增长41.5%。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阴志维
咸宁台 赤壁台 通山台 崇阳台 通城台 嘉鱼台
通讯员 蔡祖峰 刘元江 王智斌 熊纠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