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查谦、朱九思先生雕像在华科大落成

长江云新闻  2025-10-26 10:09:36
分享到:

10月25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查谦、朱九思雕像揭幕仪式。华科大老校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华科大党委书记刘波,校长尤政,校友黄立,以及查谦、朱九思家属代表共同为雕像揭幕。华科大党委副书记谢正学主持仪式。

查谦雕像立于学校西七舍南侧,建校纪念碑对面,梅花映鼎旁;朱九思雕像立于图书馆主馆老馆入口南侧,“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景观石旁。

两座雕像肃穆庄严,为全体师生校友深切铭记两位老院长为学校发展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传承薪火、继往开来,提供了重要载体。

查谦长孙查乐平凝视爷爷的雕像。

朱九思之子朱毅凝视父亲的雕像。

师生代表向雕像敬献鲜花,行注目礼,表达对两位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雕像捐建人、1980级校友黄立回忆了自己在母校的学习往事,讲述了两位老先生的人格风范对自己求学、创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华科大党委书记刘波致辞,讲述了查谦、朱九思的生平以及对华科大发展的重要贡献,表达对两位老先生的深切缅怀,阐述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活动现场师生代表以集体朗诵的形式,讲述查谦、朱九思两位建校丰碑式人物的办学理念及对学校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关介绍:

查谦、朱九思是华中工学院的主要创建者和奠基人,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们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为学校的初创与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查谦(1896-1975),原名查贵师,字啸仙,安徽泾县人,著名物理学家,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首任院长。191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0年赴美留学,1923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武汉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39年至1941年兼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部处执行秘书。1953年至1955年任华中工学院筹委会主任委员,1955年至1967年任华中工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先后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2年,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央决定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南军政委员会遵照中央指示,决定在武汉新建三所工科学院——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中南水利学院。在这一背景下,查谦受命担任“三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肩负起创建新型工科院校的历史重任。他以非凡的战略眼光,选定武昌喻家山作为校址,指出该地“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长远发展,是一块宝地”,这一决策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新中国的朝阳,华中工学院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动工。1953年10月,作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和首任院长,查谦在开学典礼上作出重要讲话,提出“加强团结、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的指导思想,带领师生实现当年筹建、当年招生,使学校迅速初具规模。在他的领导下,学校于1960年跻身全国重点高校行列,标志着学校初期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所倡导的“实验室作风”,即谨慎、踏实的工作态度,深刻影响了一代代华科大人。

查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武汉大学物理系和华中工学院物理系;积极倡导“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方法,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物理学人才。他首次采用蒸发型铂片研究了光电效应的不对称性,清楚地界定了不对称性发生的条件,消除了因不对称现象而引起的与量子论的矛盾;指出以光电效应方法测定普朗克常数的正确途径。

朱九思(1916-2015),江苏扬州人,著名教育家。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1937年肄业,同年12月赴延安参加革命,后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湖南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华中工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他在华中工学院领导岗位上工作31年,用自己的“革命之志”“新闻之眼”“教育之情”,为当时的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奠基性贡献。他提出的“大学之本在教师、大学之路在综合、大学之源在科研、大学之魂在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至今深深影响着后继者。1984年朱九思离休后,在华中工学院高教研究所担任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继续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九思是学校发展关键时期的改革者和开拓者。他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30余年,为学校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回顾一生,他谦逊地总结为“两件半事”:一是提出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的新思路,二是超常规广揽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这些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深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智慧。

第一件大事,突破单一工科局限,提出“走综合化道路”,加强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科研走在教学前面”,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件大事,他在特殊时期顶住压力,大胆引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们日后大多成为学术骨干,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半件事”——植树造林,看似平常,却体现了朱九思先生重视环境育人的远见卓识。今日华科大有着“森林大学”的美誉,也是他留给学校的宝贵财富。

正是这“两件半事”,引领华科大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探索实践也积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广大华科人。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唐清辉 通讯员 汪泉)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