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随州 | 炎帝文化旅游区全力攻坚创5A
创新引领 炎帝文化旅游区全力攻坚创5A
当前,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5A创建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景区正全面对标、补齐短板,力争实现全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旅游区有机串联谒祖祈福区炎帝故里、文物展示区随州博物馆、遗址游览区曾侯乙墓遗址三大板块,集中呈现炎帝文化与编钟文化底蕴,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走进炎帝景区,焕新之感扑面而来,场景创新与服务升级处处可见。景区对游客中心进行布局优化,引入传统中医药场景以及艾灸体验、文创产品和特色店展销等,完善商业街区旅游业态,全面提升服务功能。自“十一”前夕入驻以来,“炎之有礼”文创店凭借近50款融合地方特色的产品圈粉无数,让游客能把“随州记忆”一站式带走。
随州游客 黄明烨:刚买了这个文创灯,一个旋转折叠的。这个灯我感觉很漂亮,送朋友也比较方便。
随州文体旅集团“炎之有礼”工作人员 项倩倩:融入的不仅有编钟元素、炎炎元素、银杏元素,今年我们还特意新推出了1号公路的文创,现在我们的文创产品做得越来越好了。
除了场景焕新,景区还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在特色服务上持续发力。商业街中的“神农本草饮”将饮品与神农尝百草文化巧妙融合,成为年轻游客热衷的打卡地。
随州游客 朱俊美:这边除了茶好喝,这个环境我们也特别喜欢。
炎帝文化旅游区炎帝景区神农本草饮经理 刘莉:每一位游客,他喝的不仅仅是一杯奶茶,他喝的是炎帝文化的内涵。
聚焦场景与服务创新,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全新打造的炎帝神农文化体验馆、寻迹炎帝神农沉浸空间、“爷爷不放假”炎炎亲子营地等项目,将静态观光转化为动态互动,显著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国庆期间,景区推出“九州共月·华夏同根”系列活动,56个民族服饰巡游展现多元文化,精卫威亚飞天表演以现代科技演绎上古神话,每日接待游客超万人。
炎帝文化旅游区炎帝景区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 刘鑫:我们炎帝故里谒祖祈福区以最靓的景区、最优的服务,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来。
景区提质升级也离不开周边配套的协同完善,新打造的三处旅游服务驿站——“古铸金声”、“烈山陶韵”、“砺石开元”全新亮相,为游客提供休憩与文化体验空间。
炎帝文化旅游区砺石开元驿站运营负责人 陈乐天:驿站是兼具文化深度与生态之美的沉浸式文旅地标,让游客在体验放松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石器文明与炎帝文化的深厚底蕴。
随州市随县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股股长 许双双:支持旅游驿站、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导游和景区管理等各项工作,让大家感受随县文旅热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炎帝文化内涵,打造更多旅游业态。
跻身全国市级馆第十二位 随州博物馆实力“出圈”
10月15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热门百强榜单》及延伸子榜单揭晓。随州市博物馆凭借卓越表现,位列全国市级馆百强榜第十二位。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何以跻身全国前列?
国庆期间,完成提升改造的随州博物馆焕新开放,以“文物+科技”全新面貌迎接游客。馆藏文物超万件,素有“青铜器王国”美誉,如今成为假日文旅“新顶流”。作为炎帝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随州博物馆借助VR、AR等“黑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穿越”战国、“触摸”编钟。国庆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成为亲子文化体验热门地。
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 刘剑桥:首先在我们的操作系统进入界面,根据您是成年人还是小孩选择对应的角色,然后在这里就添加一个您记得住的名称,形成一个您自己的IP。
此次改造中,随州博物馆引入电影级超高清VR技术,打造“穿越青铜纪,遇见曾侯乙”VR展馆,通过精细建模还原编钟与青铜器细节。游客佩戴设备“步入”战国宫廷,可观摩编钟铸造、参与古乐演奏,沉浸式感受“钟鸣鼎食”的礼乐盛景。
随州游客 杨先生:我感慨2000多年前曾侯乙编钟的文化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除VR展馆外,地屏交互、数字声场等项目也广受好评。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让文物“活”了起来。大厅中央的裸眼3D大屏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馆藏国宝悬浮呈现,实现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
武汉游客 全女士:直观、互动感也很强。进门口的那一个大屏幕,真的是非常震撼,看着就像一个真实的物品摆在我们面前。
改造后的博物馆主馆分为上下两层,展厅面积约8900平方米。六大主题展览融入1600余件珍贵文物,结合科技体验,实现从“看文物”到“懂文物”的升级。如今的随州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展示窗口,更成为文化传播平台,助力游客透过科技感受随州历史魅力。
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 王生慧:以国际视野与在地表达相结合的理念,全面呈现随州作为中华礼乐文明重要承载地的独特价值。
随州擂鼓墩:共创共享 居民幸福感“满格”
双节长假虽已结束,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街道擂鼓墩遗址热度不减。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创5A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擂鼓墩社区带来环境提升与创业增收的双重红利,居民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擂鼓墩社区七组,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随州国投建工集团工作人员蒋伟正带领工人加紧修建停车场与人行步道,同步推进绿化种植。景区连接工程快速推进,未来三大景区串联后,游客通行将更加便捷。
随州国投建工集团智疆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蒋伟:山顶上的擂鼓墩古墓群和山下的博物馆串联起来之后,到炎帝故里景区路程大概能缩短15分钟。
今年以来,擂鼓墩社区七组持续推进环境改造。如今社区路面整洁、房屋美观,文化彩绘墙点缀街巷;居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部分居民还自费美化房屋,共建美好家园的氛围日益浓厚。
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社区居民 张加志:以后成了5A级景区,我们在这里能搞农家乐、小茶馆。创5A景区大家都有责任,人人动手搞卫生。
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社区居民 谢兰军:修这么好的路,还有跑步道,平时可以锻炼身体,老百姓相当拥护。
曾都区南郊街道以5A创建为契机,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实现“环境美”与“产业兴”协同发展。
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街道组织委员 刘萍:通过建立清洁家园长效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同时将景区周边以往的断联村落串联起来,实现街道环境与乡村发展的双向改善。
曾经的擂鼓墩社区七组是当地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社区组之一,随着炎帝文化旅游区创5A工作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居民搭上“双创”快车道,文旅创业热情高涨。
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社区居民 蒋彬彬:我们有很多想法,围绕着文旅文创、农家乐、私人饭庄、酒店做建设,对村集体收入可能会有质的提升。
随着创5A工作整体推进,擂鼓墩社区六组居民饶思开办的“大随小院”农家乐,在小长假期间生意火爆,日营业额超6000元。
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社区大随小院负责人 饶思:以后我们这边的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有信心把店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为助力居民创业想法落地,擂鼓墩社区主动对接曾都区人社部门,筹备开展创业培训;并持续动员居民美化房前屋后,以更优环境服务各地游客。
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马洪伟:下一步,我们将动员居民把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配合5A景区的创建,把周边的环境搞好,服务全国各地的游客。
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炎帝、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炎帝文化旅游区创5A,将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与资源集聚。包括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内,旅游区通过“软硬兼施”的举措,不断提升景区“颜值”与“内涵”,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旅体验,为随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炎帝文化旅游区指挥部集中办公办公室副主任 李莉:游客停留时间从1天延至2-3天,游客人均消费预计提升40%以上,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我们将从强内核,深挖文化并场景化活化;优服务,全员培训+“找茬”整改;聚合力,发动全民参与,推动“文旅+”创新,打造全球华人必来的文旅胜地。
长江云新闻记者 雷少军 周科屹 张燃
随州台
通讯员 张杰 刘青松 余运来 熊晓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