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BA州直女子篮球赛人大机关参赛启示录
赛已毕,思未止。恩BA州直女子篮球赛中,各代表队奋勇拼搏,精彩纷呈。而对州人大常委会机关而言,此番历练,既是一次团队作风的全面淬炼,亦是映照长短板的清晰镜鉴,其意义早已远超胜负,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宝贵基石。
一场球赛照见了什么——“听党号召、闻令而动”的政治本色
本次恩BA州直女子篮球赛,是在州委、政府统一部署下开展的一项重要文体活动。我们接到参赛任务时,面临现实困难:机关45岁以下女同志仅8人,普遍缺乏篮球基础。但党组发出号召后,人大机关没有“旁观者”、只有“行动队”,除2名膝盖有伤的同志外,其余6人全部报名(年龄最大42岁,最小37岁)。
为组建一支完整球队,我们联合州医保局、民大附属医院共同参赛。招募通知发出仅两天,就有20名女同志踊跃报名,平均年龄38岁,涵盖人大机关、医保系统、医院和律师行业。经过选拔最终确定17名队员,部分基础过于薄弱的同志主动退出备选,毫无怨言地转为后勤保障,展现了可贵的大局观。
备赛过程中,队员们展现出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医保局同志带着孩子奶粉参加训练,医院护士主动把夜班调成了“白加黑”,人大机关的同志则全程做好服务保障。赛场上面对实力强劲的专业选手,她们明知无力取胜,却始终拼尽全力、每球必争。三场小组赛虽均告负,但比分数更珍贵的,是队员们展现出的“听党号召、闻令而动”的政治自觉和团结拼搏、不畏强手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品质,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本色。
一次失利告诉我们什么——“短板”所在正是“长板”生长的起点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我们服气于规则和实力,但绝不服输于精神和未来。作为一支“零起点”临时组建的队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差距所在:当部分兄弟单位引入专业球员时,而我们的队员多是长期伏案的“键盘手”“报表姐”。
三场小组赛的失利,表面上反映的是体能、技术与战术的差距,深层次暴露的却是机关缺乏系统锻炼机制、常态训练体系和浓厚体育文化的现实。
机关活力需要文体活动滋养,干部作风需要强健体魄支撑。这场失利启示我们:文体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激发队伍潜能、锤炼意志品质、增强队伍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在两个方面着力:
坚持固本强基,激发队伍“内驱力”。推动锻炼常态化,有效整合机关健身房等现有资源,通过引入专业指导、固定训练时段,引导干部职工养成运动习惯;推动活动精品化,优化工会经费使用效益,集中资源每年重点培育1-2个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
着眼长远谋划,提升未来“竞争力”。注重前瞻布局,依托恩BA赛事示范效应,常态化开展选拔与训练,为未来赛事储备有生力量;建言赛事优化,推动女子组比赛按单位性质或竞技水平分组,让不同基础队伍在公平环境中享受运动。
一阵热闹之后留下什么——让“赛事遗憾”转化为“工作动能”
赛场上的比分可以清零,但人大工作永远处于“进行时”。作为负责机关文秘、综合协调等基础性工作的一员,我深知岗位平凡,却关乎机关运转的全局效能。篮球赛所彰显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和规则观念,与办公室工作要求的严谨、协作、担当,高度契合。我将努力实现三个转化:
将团队精神转化为协同效能,提升系统运转水平。把赛场上密切配合、补位协作的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以“一张清单”统领任务,实现重点工作可视化推进;以“一条主线”规范行文,确保对外行文、重要材料表述统一、规范严谨;以“一套标准”优化流程,力求各项工作流程环节最简、效率最高。
将拼搏劲头转化为务实作风,锤炼极端负责精神。以赛场上每球必争、永不放弃的拼劲,自觉强化“三个斗争”:与“差不多”作斗争,对重要文稿实行“三遍读、五人核、双人校”;与“模板化”作斗争,删繁就简,推动文件、会议“瘦身”;与“拖延症”作斗争,对交办事项限时办结,形成高效闭环。
将规则意识转化为内生自觉,强化自我革命勇气。把赛场上对规则的高度尊重和敬畏,内化为严于律己的坚定信念,坚持“三面镜子”常照不懈:勤拭“理论之镜”,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党的创新理论,把稳工作方向;常照“纪律之镜”,严守各项纪律规矩,做到言行有度;活用“群众之镜”,建立工作复盘和反馈评价机制,用大家的口碑检验工作成色。
赛事终会落幕,但使命永远在肩。我将把赛场点燃的激情与责任,全面灌注到办文、办会、办事的每一个环节中,融入到服务群众、服务代表的每一项工作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协同的精神,投身于“四个机关”建设,为恩施“两山”实践贡献应有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肖璇 通讯员张莉 编审李亚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