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同心·同行·同频——与恩BA共成长

长江云新闻  2025-10-22 16:49:24
分享到:

我向大家汇报参加恩BA活动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与赛事发展同心,是情怀更是使命

我想这份情怀与使命,并非凭空而来,也非一蹴而就。古人常说“知至而后意诚”。只有完全的了解,才会有真心实意的认同。

我对恩BA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深刻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素不相识,到后来的朦朦胧胧、略有耳闻,其间或许也曾有过一丝疑虑——这项赛事,究竟能走多远?它能为恩施带来什么?直到我真正走近它、融入它,与它并肩战斗、休戚与共,所有的疑虑才化为坚定的信念。

这种转变,离不开对赛事核心价值观的深切认同与心灵共鸣。

州委书记胡超文同志在谈及举办“恩BA”的初衷时,曾深情地说道:“我们把‘恩BA’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众性品牌赛事,营造奋发向上、充满活力、团结和谐、交往交流的氛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恩施、推介恩施。”

这段话,道出了恩BA的初心与使命。我们正是怀着对恩施最深沉的热爱,对家乡发展最质朴的愿望,这样的同心才汇聚成强大的向心力,将同心化使命,与恩BA一路向前。

与优秀者同行,是机遇更是幸运

恩BA有技艺超群的运动员,有运筹帷幄的教练员,有明察秋毫的裁判员,还有鼎力相助的企业家,更有追求卓越的组织团队。与他们同行,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人要在事上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不能成为遇事“推拖绕”的“小油条”,也不能成为“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慵懒散”,要化“平时”为“战时”,全时待命、舍我其谁。

还记得为确保开幕式万无一失,大家一起连续奋战,化身搬运工、分拣员,闷热的体育馆,汗水浸透衣衫,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从流程的反复推演、物资的精心准备到人员的科学调度,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力求完美。

正是这种“事上炼”教会我们:唯有在风雨中挺立,方能见彩虹;唯有在磨砺中成长,方能担重任。

(二)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细节之处见真章。每一次赛前准备都力求完美,从记录台的专业规范到卫生间洗手液的温馨准备,从球队驻地的舒适安心到行车线路的精准规划,从车辆检测的严格把关到驾驶员背景的细致审查……一事一叮嘱、一环一扣问,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疏漏。每次,我都在内心深深叩问自己:若是换作我们来操盘,能否思虑如此周全?会不会因某个细节的疏忽造成活动失误?

这让我深刻领悟到,凡事最怕“搞大哈数”,唯有以“绣花”功夫对待每一个环节,方能行稳致远。

(三)要在复盘中升华。一场比赛的结束,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沉淀与启航的新起点。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组委会都会召集我们围坐一起,开启“复盘时刻”。大家抛开职位高低与顾虑,畅所欲言——哪些环节值得点赞?哪些细节有待改进完善?这种开放、包容、平等的氛围,让我们得以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实现从简单“经历”到宝贵“经验”的质变升华。

我想,如今的恩BA,早已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干部交流成长的平台。

与高质量发展同频,是责任更是担当

今天的恩BA,已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份责任,不仅体现在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落在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的肩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切体会到,这份责任恰恰呼应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推动的“守正创新”,就是要紧紧围绕州委中心工作,将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具体事项,通过实实在在的支持与有效监督,转化为惠及于民的落地成果。君不见,如今的恩施,运动已成为习惯,健康已成为时尚,对家乡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全民共识。

今天的恩BA,更是一种主动担当。“小球”转动“大球”,体现的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生动实践。

当我们看到:在扩大消费上,它激发了整座城市的活力;在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上,它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提升场馆利用效率上,它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在运动饮品生产、地产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上,它催生了新的产业机遇;在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培养成长上,它注入了持续的动力。这正是通过“以赛活城、以赛促交、以赛促融、以赛引流、以赛兴业、以赛提能”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将赛事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

这种与时代脉搏同频、与高质量发展共振的追求,让我们深刻懂得:唯有将个人融入集体的事业,将个体奋斗汇入时代洪流,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实现最大的价值。

恩BA的实践充分证明,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正是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这也正是践行初心使命、谱写发展新篇的生动注脚。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璇 通讯员 段承华 编审 李亚敏)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