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万亩智慧稻田迎丰收 科技赋能“无人化”抢收
在潜江碧农智慧农场,万亩稻田一片金黄。智能收割机连轴转收水稻、一垄垄稻穗卷进收割机,不出半小时完成一次切割、输送、脱粒。
潜江碧农智慧农场生产技术经理 倪明理:水稻的产量大概是在1100斤左右,每天大概从早上的10点到11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的大概7点到8点钟作业结束。
田间安装了苗情监测、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等智能管理系统,与传统农业生产“看天吃饭”不同,碧农智慧农场用数据说话,精准开展农事活动。技术经理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智能分析,当地气温15至27摄氏度,且天气阴沉、随时可能降雨。为抢抓农时,农场迅速调度收割机、运粮车同步作业,适实推进中稻抢收工作。
潜江碧农智慧农场生产技术经理 倪明理:现在通过我们手机APP上显示,现在的温度15至27度,湿度非常高、湿度84%,今天天气也非常阴,随时有可能下雨。我们今天公司准备了15至20台收割机以及运粮车,准备抢收1000亩稻田。
2022年,碧农公司与华农等高校机构合作,在潜江广华流转土地10028亩,引进由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建的“博硕团队”,打造万亩智慧农场。今年秋收,无人驾驶农机派上了大用场。在播种季节,一台无人机的播种效率可以达到每小时70至80亩。技术人员只需设定当天的播种面积和最佳播种时间,无人机便会取代传统的人力作业,开启智能化播种。通过这种方式,农场的1万亩水稻在10天内就全部完成播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精确度。近年来,潜江智慧农场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管收,正被“手机点一点、农机跑一圈”的智能模式改写。
潜江碧农智慧农场负责人 王凤鸣:我们通过这种适度规模化,智慧农业的加持、科技力量的协助,为主粮稳产增产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长江云新闻记者 林浩 郑聪 潜江台记者 张芷龙 孙琴琴 编辑 谢宝莹 责编 刘艳利 编审 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