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深刻理解和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中国探索》

​湖北日报  2025-10-21 19:21:00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历史性成就和世界性贡献的伟大政党。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领导着世界第一发展中大国,努力破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最大难题,走出一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而独特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召开的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国广大党建研究工作者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继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恰逢其时,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唐皇凤的著作《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中国探索》,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原创性的治党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试图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前沿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百年大党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放眼当今世界,既是百年政党,又是长期执政且目前仍在有效执政的政党,有且只有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持续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新时代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方面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广泛研究。该书把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分析融入百年大党奋斗这个伟大的历程中,整体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重点阐释研究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新实践,并从鲜活的经验事实中提炼和升华理论,探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科学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和大党治大国的智慧与艺术,以产生能够与世界对话的中国政党理论为旨归,这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议题,也是构建自主的党的建设知识体系的根本途径。

在人类政党发展的谱系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独特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既是近代以来我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明型国家崛起的鲜明主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确保国家各项事业在正确轨道上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强大自我革命能力成就的伟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直是中国社会在重大危难关头能够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首要条件,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质是有效解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事实上,要充分认识和科学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国家建设的独特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越性,首先要超越基于西方历史发展经验的政党理论,重新理解“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有效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在人类政党谱系中的独特性,是探索中国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之谜的关键。该书正是在人类政党类型的发展谱系中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认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种领导型执政党,兼具使命型政党、发展型政党、治理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和变革型政党的显著特质,同时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守正创新的政治品格,通过积极主动的制度变革和结构调适不断丰富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具有应对各种内外环境变化的执政韧性,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增进了对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学理阐释和理论提升。

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事件明显增多的时期。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重大风险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需要“涉深水”和“闯险滩”,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需要防范化解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这对党履行执政兴国使命和提高治党理政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该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征程中展开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具体研究。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主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原则。在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认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主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论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式发展,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守正式创新。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主张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不断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等,充分回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究执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的战略互动逻辑。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和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组合各种国家治理资源、确保有效治理的轴心力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现代国家建设之间存在深刻而有效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对处于社会转型与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的中国社会而言,党的自身建设在国家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将党的领导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内在而紧密的关联。该书在现代国家建设的视野下关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把握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方位与基本趋向,系统梳理了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党建国家生成的历史和理论逻辑,基于中国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经验事实,探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互动机制,从内容协调和机制协同、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良性互动等维度,总结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社会改造抱负、意识形态诉求塑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精神气质和基本面貌,现代国家的本质规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进程和战略选择,从而为有效回答中国特色的治党理政模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奠定理论基础。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 陈荣卓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