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包裹看世界 | 支点面对面
“十四五”期间,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建设期和起步期。下一个五年,花湖机场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湖北要如何发挥好花湖机场的作用,提升开放能级?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智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石智雷: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花湖国际机场,目前的夜间起飞能力,以及它的服务能力,已经实现了我们对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可以隔日抵达,甚至于像亚洲,像东欧都可以实现当地抵达。
这种高效的时效性,它就会吸引很多高端制造,冷链、跨境物流、跨境电商以及我们这些航空、金融等产业的集聚,而这些集聚又有利于推动,我们湖北直接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尤其是高端价值链的分工,所以说对我们湖北的影响非常大。湖北要有自己的定位,我们要发展临空偏好型的新质生产力,来形成我们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同时还要加强中部供应链的联盟,把整个中部地区几个省份,他们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分工结合到里面来,把枢纽的作用转化为我们整个中部地区的产业级能力,这个发展就是一个集群式的发展,我们整个中部地区就能够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鄂州这座城市也正在起飞,它既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通道,同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链接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枢纽地带。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传统的公、铁、空、水,更包括我们现代的数据、信息要素,这种无形的连接通道,有这些通道,我们就可以十分畅通地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连接起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张燕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内涵是人口规模巨大,经济规模巨大,开放规模巨大的国家要搞现代化,中国经济画一个圈,市场半径最短的地方一定是中部。
因为中部地区它的运输半径是最短的,它的市场半径是最短的,它的往来半径是最短的,那么中国经济如果找一个战略支点,来撬动大国经济的现代化,这个战略支点一定是在中部,未来的战略要更加协调,要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续,中部地区的战略支点作用就变得特别重要。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璐 全晟 苏潇 涂诚智 张君妍 李琨 黄朋威 向昊 曹文超 全晟 郑杰 李慕文 田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