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崇阳:粪肥还田 + 机械施肥 解锁生态高产“双密码”
连日来,在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河岭村种植大户陈景的农田里,一辆固态粪肥抛洒车正匀速穿梭。随着机械运转,黑色的粪肥被均匀抛洒在田垄间,短短一小时就完成了15亩农田的施肥作业。这正是崇阳县推进种养循环项目,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10月20日,在施肥现场,经过60天以上发酵腐熟的固态粪肥经第三方服务主体运送至田间地头,通过抛肥车履带式行进,粪肥稳稳铺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深色的“养分毯”。“以前施用粪肥,施肥靠人工,撒施效率低,施用成本高。”陈景一边查看抛肥作业,一边笑着介绍,“自从用上这粪肥抛洒机,机械撒施粪肥效率较人工撒施提升5倍以上,施用粪肥每亩还能省下近百元化肥钱,不仅减少了化肥用量,产量也有了10%左右的提升,收入实实在在提高了!”言语间,满是对种养循环项目的认可。
近年来,崇阳县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粪污收集——集中处理——粪肥还田——作物种植——饲料供应——畜禽养殖”的闭合式种养循环链。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难题——目前全县已建成3个固体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年处理固体畜禽粪污能力达5万吨以上,更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有机肥源,成为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举措。
据崇阳县农业农村局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施用固态粪肥2500吨以上,覆盖还田面积1万亩以上;施用液态粪肥36.6万吨,还田面积8.2万亩,减少化肥使用量约300吨。“为更直观展现粪肥还田的效果,我们采取‘区域试验+示范推广+观摩会’模式,每年开展粪肥田间试验3次,建设粪肥示范基地1000亩以上。”崇阳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负责人介绍。
粪肥还田与机械施肥的结合,已成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新趋势。曾经刺鼻的粪污,经过规范处理,“变身”为兼具肥效与安全性的优质肥料,实现了从“污染物”到“资源”的彻底转变。这一模式不仅达到了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目标,更在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用量方面成效显著,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媒体记者:邹辉 通讯员:池鹏
一审:陈超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