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一叶“藤”飞香天下——来凤县推动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恩施日报  2025-10-21 14:43:54
分享到:

深秋的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晨雾如轻纱般缭绕山间,茶山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藤茶基地层层叠叠的茶垄沿着山势蜿蜒伸展,采茶人挎着竹篓在茶园间穿梭,身影与云海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

这片小小的藤茶叶,浓缩着来凤县数十年磨一剑的产业坚守。从深山野藤到声名远播,来凤藤茶的蝶变之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壮美画卷,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注脚。

政策筑基,绿叶成金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藤茶最早称“古茶钩藤”,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四库全书》《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北中草药志》中,均有关于藤茶的记载,在土(家)苗民间世代相传中,藤茶享有“神仙草”“长寿茶”的美誉。

来凤藤茶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其最负盛名的,在于富含天然活性成分黄酮,被称为“黄酮之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藤茶具有清热利湿、抗氧化、辅助调节血糖血脂等独特价值。

近年来,来凤县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藤茶全产业链。如今,全县藤茶种植面积10.2万亩,综合产值达22.53亿元。

产业兴旺,非一朝一夕之功。来凤藤茶能从山间野草蜕变为地域名片,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战略清醒和钉钉子精神。

上世纪50年代,来凤县开始对野生藤茶的资源调查与驯化工作,为藤茶产业的发展埋下伏笔。本世纪初,“来凤藤茶第一人”向班贵与有关科研院校合作,攻克“野转家”种植技术,为来凤藤茶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2014年,来凤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藤茶产业的决定》,明确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藤茶产业发展,并成立藤茶产业发展基金,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申报、金融信贷、建设用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支持政策,为产业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政策的精准滴灌持续发力。根据《来凤县2017年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对集中连片发展藤茶进行奖补,每亩补贴600至1000元,极大地激发了规模化种植热情。同年,县藤茶产业发展局应运而生,标志着藤茶产业拥有了专司其职的“指挥部”。随着市场开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9年7月,来凤县又出台《关于促进藤茶市场营销奖励政策的十条意见(试行)》,对开展技改、积极进行产销对接的市场主体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战略的推进需要持续的动能与更高的站位。2023年,来凤县印发《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来凤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从建强藤茶生产体系、强化藤茶产业科技赋能、做强藤茶产业经营体系、强化公共品牌培育等方面着手,擘画了产业升级的新蓝图。2025年,来凤县出台《关于推动来凤藤茶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来凤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三大目标、七大攻坚行动和三大保障工程,努力打造“世界藤茶之乡”、建设“中国藤茶第一县”“全国藤茶第一品牌”。

“我们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干给一任看’的战略定力。”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彬表示,“从千万资金扶持,到亩产补贴激励,再到市场开拓奖励,直至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我们的政策体系在不断迭代完善,但核心目标从未改变——让藤茶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这一系列环环相扣、持续升维的政策组合拳,终于让深山的“神仙草”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覆盖全县、惠及万家的“金叶子”。

三产融合,振兴引擎

——一叶藤茶串连起的共富链条

产业要兴旺,单靠种植远远不够。来凤县深谙此理,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强力推动藤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这片绿叶释放出最大的“乘数效应”,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强劲的引擎。

深秋时节,走进旧司镇水田坝村,漫山遍野的藤茶如同绿色的波浪,满目苍翠,美不胜收。

种植大户黄鹏正在自家160亩的基地里忙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光是鲜叶销售收入就超过了60万元!”黄鹏乐呵呵算了一笔账。村党支部书记田军介绍,目前全村已发展藤茶逾1500亩,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革勒车镇桑树坪村,藤茶产业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有诗意画卷。每当雨后初晴,云雾从山谷间升腾而起,缭绕于连绵起伏的藤茶基地之上,形成壮阔的云海奇观。

在这里,藤茶姐姐杨艺琼打造了300亩有机藤茶基地,观景台、帐篷营地、小木屋民宿巧妙点缀山间,将茶园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景区。

如今,这里不仅是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更是茶旅融合的典范,吸引无数游客前来避暑观景,感受“茶在云中长,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生活。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在湖北金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洁净明亮的车间内,全自动设备高速运行,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一派繁忙景象。

这片繁忙的背后,是坚实的科技支撑。该公司牵手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科研力量,组建产学研联盟,潜心攻关藤茶核心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提取技术。

“我们突破了传统工艺的瓶颈,将黄酮提取率提升至90%,这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副总经理彭高林介绍。技术的突破带来产品的多元化,藤茶牙膏、香皂、消毒液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相继问世,让藤茶从“饮用”迈入“日用”新赛道。

走进由来凤县乡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来凤县藤茶产业园,一条崭新的藤茶啤酒生产线格外引人注目。灌装线上,金黄透亮的啤酒瓶鱼贯而行,空气中弥漫着麦芽的醇香与藤茶特有的清甘之气。

“我们的目标,是让藤茶跳出‘茶’的固有范畴,融入大健康、日化、休闲食品等多个赛道,在这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藤茶产业集群。”公司副总经理田娅信心满满地表示。

如今,来凤县重点围绕藤茶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开展产品研发,先后建成8个精深加工车间,藤茶牙膏、二氢杨梅素提取、保健品等5条精深加工生产线。来凤藤茶已研发出7大系列238个产品,拥有40多个食品文号,获得SC认证、保健品蓝帽子、GMP生产规范、地理标志、绿色食品、种植基地GAP、有机认证等七大认证,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的研究获得45项国家专利。从田间地头的一片叶,到生产线上的高科技提取物,再到商场货架上的多元商品,来凤藤茶在三产融合的浪潮中,完成了价值的完美跃升。

出山跨海,香飘寰宇

——一个品牌闯市场的壮阔航程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产业基础日益牢固之后,来凤藤茶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舞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让中国藤茶香飘世界。

品牌建设需要高位推动。来凤县连续3年成功举办3届国际藤茶大会,广邀全球茶叶组织负责人、健康领域专家和国际采购商,共品藤茶、共话产业、共谋未来。累计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馆代表、行业专家、协会代表积极推广来凤藤茶,来凤藤茶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这一高规格的国际交流平台,将来凤藤茶推到了世界茶产业的聚光灯下。

著名媒体人欧阳夏丹受聘担任“来凤藤茶推广大使”,以其清新、知性、亲切的形象,向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讲述来凤藤茶的悠久历史与健康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今年8月1日,来凤县被国际慢茶联盟授予“世界藤茶之乡”称号。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无疑加快推动来凤藤茶的“出海”步伐。

如今,全县外贸企业共27家,其中藤茶主营企业11家,拥有出口资质的藤茶企业4家。2025年新增4家藤茶企业完成出口备案,为藤茶“出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壮大外贸主体的同时,来凤县注重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今年6月16日,来凤县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举办“藤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境电商发展专题培训会”。此次培训深入分析来凤藤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出具体策略;针对茶叶跨境电商出海的现实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有效破解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和跨境电商新赛道上的“本领恐慌”。

手握“世界藤茶之乡”这张全球通行证,来凤藤茶的“出海”步伐坚定而从容。今年8月14日至18日,来凤县组织乡投公司、藤茶集团、农园(恩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远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澳中博览会。展会上,来凤藤茶以其独特风味、丰富营养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成为展会焦点,吸引众多澳大利亚客商与民众的目光。其中,来凤县乡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送展的藤茶产品一举斩获博览会“黄金奖”,充分展示了企业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这一荣誉将为来凤藤茶产业拓展国际市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副县长戴青表示,澳中博览会是恩施州贸易经济稳外资、稳外贸战略部署中继“蔬菜供港”“大宗茶进北非”之后打造的特色品牌“藤茶进澳洲”。本次参展进一步探寻、遴选了澳洲达标的藤茶经销商、服务商,商谈稳定常态深入合作的可能,带回澳洲藤茶市场一手信息,为未来建立藤茶海外仓打下基础。

武陵山风起,藤茶香正浓。一片古老的树叶,在科学的谋划、产业的融合与开放的胸怀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来凤头顶“世界藤茶之乡”的光环,以一片藤茶润泽乡土,用一个产业赋能振兴,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