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保康:从“党员带头”到“长富久安” 尧治河村一路这样走来

云上保康  2025-10-21 14:17:17
分享到:

从“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的铮铮誓言,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产业突围,再到端稳“生态饭碗”的远见转型,湖北襄阳尧治河这个曾经的极贫山村,在村党组织带领下,不仅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更探索出一条从“党员带头富”到“全村共同富”,再到“可持续发展长期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远山青翠,别墅成群。走进尧治河村,村头巷尾,村民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从容。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特困山村。而这翻天覆地的改变,源于村党组织始终如一地引领与坚守。

“我们村里有很多口号,其中一条就是‘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这是我们在创业之初提出的,既是对党员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老百姓的承诺,是给老百姓交的一个底。”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说。

一句承诺,穿过岁月,初心不改。尧治河村党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创业路上,党组织是攻坚克难的“主心骨”,党员干部一棒接一棒跑好发展致富接力赛。

“我们尧治河的发展走过了三步。开头是靠山吃山,靠开矿脱了贫;接着是靠水吃水,修水电致了富;后来我们明白了,不能光‘吃老祖宗’的饭,得为后代着想。所以我们在开发的当中,着力建设生态矿山、文化矿山、智慧矿山、绿色矿山,搞旅游开发,现在我们吃的是‘生态饭’,这饭碗吃得更稳当、更安心。”孙开林说。

截至2024年底,尧治河村固定资产达90亿元,集体经济收入4.2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万元。

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如何将流量变为村民的“存量”?尧治河的答案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每家每户。

2006年至2024年,村集体对村民别墅进行两次统一翻新,传统民宿变成焕然一新的山村别墅群串联成珠,让村民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夏季客流量每天基本上都在三到五桌,特别是在举办网球、马拉松之类的比赛活动时,游客更多,整个夏天收入超过十万。”尧治河村龙门口小区村民樊光平说。

共享,是尧治河村增添富裕成色的关键一笔。尧治河村陆续办起20多家企业,村民参股分红,红利共享,全村100%的农户持有企业股份;残疾人、智力障碍等弱势群体则加入集帮扶、福利、服务为一体的三福公司,以己所能,站着赚钱,共富路上一个也没有落下。

“我们全村167户当时都参与了电站的建设、水库的建设,村民付出很大,村里给我们考虑了一部分股份,我们家平均一年股份分红在七八万元,好一点的在十几万块钱。”尧治河集团水电公司员工李常荣说。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尧治河村始终把培育“精神富足”的村民队伍作为长远之计。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选送青年到专业院校深造学习、组织村民外出考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技能培训、举办文体活动,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让‘精神脱了贫,人人干劲增’成为村民的共同理念。”尧治河村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吕泳和说。

从“脱贫”到“致富”,从“物质丰裕”到“精神富足”,尧治河村以党组织为引擎,以“三步走”战略为路径,以共享机制为基石,用一场关于“富”的生动实践,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全媒体记者:余夕雯 王满

特约通讯员:袁俊耀

通讯员:彭程

编校:相琴

一审:赵硕 都正红

二审:秦志鹏

三审:李广儒 李运方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