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因为汶川地震,英国奶奶留在中国17年

央视新闻  2025-10-21 08:03:05
分享到:

今年80岁的英国人瑞秋·皮尼格,被中国朋友们亲切地称为“瑞秋奶奶”。1989年,她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以志愿者身份在青藏高原提供医疗服务;2008年,她选择扎根四川成都,用行动帮助残障人士自强自立,而这一做就是17年。

今天,一起走近瑞秋奶奶的故事。

跨越山海

她在成都开“杂货铺”助力残障人士

1989年,瑞秋首次踏上中国土地。医学院毕业的她,以志愿者的身份,跋涉至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2008年,汶川大地震再次牵动了瑞秋的心。她在四川成都投身抗震救灾队伍,接触到了很多因灾难而肢体残疾的人。在这过程中,她意识到,单纯给予残障人士物质帮助远远不够,还需要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获得收入,才能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瑞秋

在瑞秋心中,残障人士非常可爱,也很有能力,如果有机会打开市场,他们制作的手工制品完全可以被推广和销售出去。

2013年,成都“岩羊”手工礼品店应运而生,专门售卖残障人士或困难家庭制作的手工艺品。瑞秋说,给这家小店取名“岩羊”是希望大家即使身处绝境,也拥有向上的精神力量。

“他们不是‘弱者’

是被困住的艺术家”

瑞秋在成都的“岩羊”小店很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小店越做越大。17年来,已有上千名残障人士、无数个困难家庭通过这家店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2023年,在瑞秋的再三劝说下,自小因病残疾的陈鲁宾加入了手工礼品店,开始靠手工生活。“瑞秋让我在店里边学边做,当时我很感动,居然可以收容我,让我有个固定的地方。”

△陈鲁宾

和陈鲁宾一样经历的还有杨贻源。今年47岁的他已在“岩羊”工作了5年。他原本是汽修工人,几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全身大面积烧伤,花光了所有积蓄。

瑞秋在了解他的情况后,不仅买下他的作品,还送他去学习皮雕手艺,并请他到“岩羊”做店员。

△杨贻源

在岩羊小店收获“新生”的人还有很多,在瑞秋眼里,他们不是“弱者”,是被困住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重获尊严和希望。

“瑞秋奶奶”告别成都

但爱永远继续

今年4月,瑞秋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成都,回到英国。临行前,她安排好一切,承诺 “岩羊”礼品店会继续存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谈及是什么信念让她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帮助别人?

瑞秋说,这一切源于父母的影响,她的父母非常热衷于帮助残障人士,这种“助人为乐”的观念早已根植在她的心里。

也正是“助人为乐”带来的幸福与满足感,吸引了很多志愿者加入,一起“用大爱做小事”。

近年来,岩羊小店所在的成都武侯区也加入到帮扶中来。除了为小店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外,当地的浆洗街道兴蓉社区、广福桥社区等主动提供免费场地,给残障人士做手工。当地残联部门定期组织和邀请他们参加义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他们。

如今,越来越多人来到“岩羊”礼品店,了解这些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留下了许多暖心的寄语和感言。

谢谢瑞秋奶奶

您的温暖力量将继续延续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