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稻满田粮满仓|江汉大米,“丰”景正好
金秋时节,荆楚大地处处铺展丰收画卷。在江汉平原这片肥沃土地上,从稻谷金黄收割到成品大米入市,从传统种植模式到生态创新实践,一条全链条、多元化的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加速成型。
与此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2025“江汉大米”品牌推广系列活动接连启幕,佛山、深圳、珠海三城联动,新米馨香走进湾区百姓餐桌,续写鄂粤粮油合作与美食文化交融的佳话。
2025“江汉大米”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启幕
江汉大米与深圳市民再续“味蕾情缘”
“长粒、优质、好吃”的江汉大米首闯珠海
当江汉平原的稻田翻涌着金黄浪涛,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江汉大米品质的深耕初心从未改变,每一粒米都承载着对“好口感”的极致追求;对品牌推广的创新持续升级,从荆楚大地走向全国,每一次尝试都在让江汉大米的香气飘向更远的地方,这份“守品质”的初心与“谋创新”的执着,是江汉大米持续走俏的真正底气。
“科技兴粮”稻米香
走进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基地配套的江汉米业生产车间,日产200吨大米的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成为“科技兴粮”的生动注脚。
原粮经清理设备剔除杂质,进入谷糙分离机实现精准分选,再经碾米机去糠、抛光机提亮,最后通过计量包装设备分装成袋,由机械臂转运至成品仓库。全程无需大量人工干预,几名工人在中控室即可监控所有环节,“一颗好米”的蜕变全程可视化、智能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保障了每一粒米的品质稳定。
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祥章介绍:“我们指定六个品种,统一工艺流程,单一品种加工包装,大米品质得到了保障;在加工方面,采取低温烘干,达到与传统日晒一样的效果一样,保证了大米的口感。”
为了守护大米鲜活,江汉大米授权企业的智能仓储也是各显神通。在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仓储基地,60余台大型烘干机整齐排列,日处理湿粮能力达8000多吨。“以往农户晾晒稻谷靠天吃饭,遇到阴雨天气容易霉变,损失率能达到5%-8%。”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些烘干机采用低温循环烘干技术,能精准控制温度与湿度,将稻谷水分含量稳定在安全标准,不仅使粮食损耗率降至1%以下,还能最大程度保留稻谷的营养与口感,为“江汉大米”的品质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公司已形成“种植+收购+烘干+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年加工大米能力达30万吨,成为江汉平原粮食产业的重要“压舱石”。
“创新种粮”品质强
江汉平原的肌理里,藏着稻米的香甜密码。这里江河如织,湖汊似网,长江与汉江冲积出的沃土,裹着千年水润;亚热带季风拂过田畴,给稻穗以温润的滋养。春播时,秧苗在水光里舒展;秋收季,金色稻浪翻涌成海,每一粒江汉大米都吸饱了平原的灵气——颗粒修长,米香清润,煮成饭粒分明不粘腻,嚼着有自然的回甘。
在传统优质稻种植之外,创新生态模式为江汉平原水稻产业注入新活力。走进潜江市积玉口镇的“虾稻共作”示范田,水稻郁郁葱葱,田埂边的虾沟里,小龙虾不时跃出水面。“水稻为小龙虾提供遮阴和饵料,小龙虾的排泄物能肥沃土壤,减少化肥使用,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潜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下,每亩稻田可收获优质稻谷500公斤以上、小龙虾100公斤左右,综合亩产值达8000-10000元,较传统水稻种植增收3-4 倍。目前,潜江“虾稻共作”面积已达85万亩,带动20万农户增收,“虾乡稻”也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大米品牌,远销全国各地。
为将监利生产基地打造成“江汉大米”的主产区,监利市打造连片示范区,重点推广虾稻、油稻等种养模式,构建稻田良性生态系统。
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说:“江汉大米‘酒好也怕巷子深’,在耕种管收储全过程,我们严格按照江汉大米的执行标准进行生产,同时采用智能手段,实现江汉大米全程溯源。”
从前,江汉大米凭“好吃”站稳脚跟,是百姓粮囤里的放心米。如今,这片稻浪正换种新活法:从选育优质稻种、推广绿色种植,到打造“江汉大米”区域品牌,产业链越拉越长。碾米厂的机器转得更欢,电商直播间里的米袋走得更远,曾经的“产粮热土”,正以稻米为笔,写下从“好米”到“强产业”的新篇。一碗热饭,装着江汉平原的过往,也盛着它迈向产业强省的未来。
“多元产业”品牌壮
从“产好米”到“强产业”,江汉大米正通过科技赋能、订单农业、品牌打造三重举措,推动水稻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科技创新——湖北省农业和粮食部门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建立优质稻育种试验站,培育出抗病性强、食味佳的新品种;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既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又提升了稻谷品质。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工作人员徐文静说,“江汉大米”是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大米加工重点企业共同推进,从种到收到销售各个环节全产业链推进,短短两年,“江汉大米”品牌已在全国大米品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订单农业——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国宝桥米、庄品健集团、康宏粮油等企业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明确保底收购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等服务。监利市新沟镇种粮大户王卫国算了一笔账:“有了订单,每亩能多赚200多元,今年300亩稻子能增收6万多!”
品牌打造——“江汉大米”之“虾乡稻”“京山桥米”等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统一标准与包装,借助电商平台、连锁商超拓宽销路,不仅走进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餐桌,还出口至东南亚国家,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9月13日,“荆楚粮油中国行”品牌推介活动走进云南昆明,来自湖北的38家优质粮油企业携百余款特色产品集中亮相。现场用江汉大米烹制的云南特色牛肝菌焖饭,刚一端出便吸引市民争相品尝;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全国水稻第一县”荆州监利市举行,50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共同探寻江汉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主流媒体的力量扩大“江汉大米”品牌声量。
金稻满田粮满仓,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湖北优质大米,每一粒米都承载着自然的馈赠。如今,“长粒、优质、好吃”的江汉大米,让越来越多消费者爱上了地道的湖北味,“水润荆楚 江米如珠”的品牌标语,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农业品牌名片。
丰收孕育着希望,按照“一条心、一盘棋、一张图’的发展原则,推动‘江汉大米’实现从产品到品牌、从产地到平台、从传统到现代的全面升级,让“江汉大米”农业金字招牌进一步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劲松 童曼丝 通讯员 陈三才 林锐 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