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为媒传文脉 多元品牌筑根基——湖北社科普及工作绽放时代新活力
最近一段时间,湖北社科普及领域捷报频传。
先是湖北省第四届社科普及讲解员大赛圆满落幕,紧接着在第四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湖北选手再度斩获一等奖,省社科联及荆门、鄂州两地社科联还获评“优秀组织奖”。
这份亮眼成绩单,标志着湖北社科普及人才培育体系日趋成熟,彰显出省社科联统筹资源、锻造专业队伍的扎实成效。
以赛育人:完善培养机制,铸就“湖北优势”
在全国大赛中,面对93名顶尖选手的竞争,黄冈师范学院选手江颖以《逆风挥毫:寒食帖的东坡密码》为题,生动阐释东坡文化的人文精神与时代价值,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创新的表达形式夺冠。
湖北选手在第三届、第四届该赛事中连续两届问鼎全国一等奖,得益于省社科联建立起的一套成熟的培养机制。省级社科普及讲解员大赛作为选拔关键平台,赛前省社科联发动“社科讲手”积极参与,健全“上下联动、全域协同”备赛机制,依托“荆楚社科讲坛”邀请高校专家深入市州,从内容策划、表达技巧到舞台呈现提供全流程指导;赛中设置“自主命题讲解+评委问答”双环节,围绕历史文物、非遗技艺、红色基因等主题引导选手创新传播形式,让社科知识从“静态呈现”变为“生动表达”。
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能、以能促讲,湖北逐步建立起一支讲政治、专业强、素质高、形象佳的社科普及人才队伍,不仅在全国赛事中屡创佳绩,也有效促进了荆楚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为全省社科普及工作树立了新标杆。
多元赋能:品牌矩阵构建社科普及“立体网络”
在赛事之外,省社科联还持续发力打造多元社科普及品牌,形成了覆盖广泛、形态多样、实效突出的社科普及体系。
“社科普及宣传周”作为年度重点活动,构建“1个主会场+17个市州分会场+N个基层点位”的联动模式,大力推进十大主题活动、百项特色项目,千家高校、基地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十百千行动”,努力搭建理论武装、传播创新、文化惠民“三大新场景”,打造社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湖北样板。
“荆楚社科讲坛”聚焦支点建设、“三大精神”、延安精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热点专题,邀请全国知名学者与本土专家联袂开讲,并探索“走出去”模式,赴山西开展荆楚文化讲座,现场赠送《楚脉千秋》等读本。全年举办20场专题讲座,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直播与录播,观众可通过在线留言、实时提问与专家互动,单场讲座最高线上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
“文安荆楚”新媒体平台深耕“文化+科技”融合路径,创新推出“文安寻踪”“文安乡风”“最荆楚”“AI社科说”等系列短视频,实现多平台分发传播。全年发布原创内容不少于100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100万次,正稳步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地域文化传播IP。
“社科飞燕”宣讲团队由社科专家及一线工作者组成,如宜昌“峡江飞燕”持续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系列宣讲,结合线上直播实现“一次宣讲、多频复用”;黄石“东楚飞燕”建立“基层点单+专家接单”服务机制,推动理论传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17支各具地方特色的“社科飞燕”活跃在基层一线,助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大学之道》节目以探讨大学教育的使命与价值为核心,邀请高校专家挖掘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典型案例,今年正精心策划制作第四季共7集,并通过学习强国、中国网、央视频、“文安荆楚”等平台多渠道推广,全面展现湖北高校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与青年学子的昂扬风貌。
《是这个理》通过社科专家下基层,田间地头释理论,将理性思考感性化,抽象思维具象化,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节目已播出126期,平均每期点击率1000万,全网总传播量突破13亿次,构建多平台协同传播矩阵,形成融媒体传播范式,成为湖北理论宣讲知名品牌。
创新驱动:书写新时代社科普及“湖北答卷”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省社科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文化创新战略,以“3355”总思路为指引,扎实推进社科普及扩面工程,取得系列新突破。
在传播渠道上,聚焦社科领域数智化转型,搭建全省社科人工智能传播平台,开发集成活动管理、智能问答等功能的社科小程序,有效聚合全省社科资源,为社科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开创“AI+社科”融合发展新范式。
在人才建设上,以打造全国领先的社科数智专家IP集群为目标,以首批“十大数智社科专家”为引领,逐步将省级专家宣讲团扩至百人、基层宣讲骨干增至千人,通过分层带动、广泛吸引社科力量创新理论传播,共同塑造社科普及新优势。
在基地建设上,实施“基地提质三年行动”,完善“省级引领、市州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修订基地创建与管理办法,强化动态评估与激励保障,开展163家基地巡礼短视频征集及社科普及读物申报活动,激发社科普及阵地新活力。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湖北社科普及工作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富创新的实践,持续提升凝聚力、创新力、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将社科普及成果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际效能,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社科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