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咸宁咸安:460多亩艾草脉动产业香

云上咸安  2025-10-15 11:26:23
分享到:

10月12日,在湖北咸宁汀泗桥镇彭碑村八组张家湾的艾田里,大片绿艾随风起伏,如绿毯般铺展向天际,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艾叶香。

“这艾草是从蕲春引进来的苗,秆子不太高,叶子小而密,但叶片厚实浓密,产量高,晒干后提绒量也高。”47岁的老板周建旗介绍了460亩艾草,年收割量达500余吨,市场前景很好。

2023年10月,在对市场充分调研后,周建旗就把目光落在了汀泗桥镇彭碑村的这片退林还耕地上,签下了12年租约。他还一口气投入300多万元,买机械、雇人工、引种苗,誓要在这里种出一片“黄金艾”。

可创业从非坦途,2年来,基地经历了极端天气的考验,特别是2024年2月那场冰雪灾害,都曾让这片绿毯险些枯萎。但周建旗没认输,补苗、浇水、抗冻,一次次守护,终于让艾草挺过难关,也让这片基地成了当地退林还耕的鲜活样板。

“要种出好艾,得先懂艾的‘脾气’。”周建旗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厚实的艾叶,眼里满是熟稔。

原来,这基地的艾草苗都来自“艾草之乡”蕲春,秆矮叶密、提绒量高,而种植的讲究更藏在细节里:土壤20公分下必须藏着墒情,光照要足、水分要匀,地块得选缓坡不积水——唯有守住这三条“规矩”,艾草才能长得旺、产量高。如今,这片艾草一年能割三茬,预计年产500余吨,眼下已收了300多吨,下一轮收割的镰刀正等着登场;按最低算,每亩能带来2000元收入,若深加工提绒,收益还能再涨一截,突破3000元。

而艾草的价值,远不止于田地里的收成。在周建旗的规划里,这片绿能延伸出更长的产业链:从田埂到车间,他在马鞍村建起的艾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12000吨。联合河南南阳的加工厂一起,能把新鲜艾草变成艾叶皂、精油、洗洁精等,甚至让艾绒代替棉花,缝进被子、织进衣裳——足足2000多款产品,让“草”变成了“宝”。更让人期待的是,他还想带着村民一起干,把村里抛荒的旱地重新利用起来,用订单农业让大家的腰包跟着鼓起来。

谈及未来,周建旗的眼里有了新的画面。他正和不远处的咖啡休闲山庄胡老板商量,要联合在这里建一个艾产品展厅。到那时,游客来乡下休闲,既能赏百亩艾浪翻滚,又能亲手体验艾灸的暖意,还能带走满是艾香的伴手礼。

这片曾是退林还耕的土地里,终将在艾香里长出生命力,也长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特约记者:胡剑芳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