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追花逐蜜三十五载 阳新养蜂夫妻的“甜蜜”人生

云上阳新  2025-10-15 10:25:14
分享到:

秋日的清晨,湖北黄石阳新陶港镇程法村还笼罩在薄薄的雾霭之中。在该村易地安置点旁的空草坪上,53岁的冯平安与妻子梁三妹已戴好防护面罩,轻手轻脚地打开一个个蜂箱,开启了新一天的劳作。

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追花逐蜜……养蜂一直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甜蜜的事业”。冯平安夫妻亦是如此,他们像候鸟一般,35年来足迹北至内蒙古草原,西达延安高原,东抵吉林林海。这条跨越八个省份的迁徙路线,不仅是一幅为生存奔波的图景,更记录了他们将生活的苦涩酿成甘甜的“迁徙”人生。

接过父亲的衣钵与蜂为伴

“养蜂人就像候鸟,哪里有花,哪里就是家。”10月14日,冯平安夫妻一边忙碌着,一边接受采访。

“父亲养了一辈子的蜜蜂,我17岁时就跟着他学习养蜂,到今年已有35年了。”冯平安回忆道,1972年,他出生于黄颡口镇沙港村沙港冯湾。1989年,初中毕业后,看到父亲每天与蜜蜂为伴,酿出的蜂蜜深受周围乡亲喜爱,他渐渐对这份“甜蜜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开始怕被蜇,后来熟悉了蜜蜂的脾性,懂得了它们的‘语言’,就不怕了。”回忆起学习养蜂的岁月,冯平安说,跟随父亲学习期间,从辨认蜜源、检查蜂群,到摇蜜、过滤、储存,每个环节他都熟记于心,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的养蜂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冯平安开始独立养蜂从30箱起步,最多时养过300多箱,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这个季节,到处都是野菊花,听声音就能知道蜂群的状态。”冯平安说,这是多年养蜂形成的默契,是人与蜂之间无声的对话。每打开一箱蜜蜂,成群的小精灵振翅飞出,“嗡鸣”声瞬间在晨雾里弥漫开来。夫妻俩待蜂群渐渐平静下来后,就小心地拿起一框巢脾,抖落上面爬满的蜜蜂,开始收集蜂蜜。六角形的蜂房里,蜂蜜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绘制花期地图开启迁徙之旅

每年从9月到次年油菜花季结束,他们留在阳新老家照看蜂群。第二年4月初开始,夫妻两人便踏上跨省迁徙之路,开启新一轮的追花之旅。

“本地油菜花谢了,就会去河南周口,再辗转到延安。”冯平安说,每年4月初,河南省周口市油菜花与泡桐花竞相绽放,这是他们夫妻两人新一年采蜜征程的开始;5月份,陕西省延安市的槐花开得正艳,酿出的是槐花蜜,色泽清亮,口感醇厚,很受市场欢迎。

冯平安说,他们夫妻就是“追着花儿跑”。待槐花谢后,6月初转到河北保定、张家口,那里漫山遍野的荆条花和果树花正值盛放;6月底转往吉林采撷椴树花和大兴安岭的野花;7月初,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采油菜花和草原野花;8月初再赴内蒙古赤峰及通辽等地,此时葵花、西瓜、南瓜等相继开花,迁徙之路迎来收获的高峰。

用自己35年时间积累的经验,冯平安夫妻绘制出了自己的“花期地图”。

“省外的农户很欢迎我们。”冯平安说,蜜蜂授粉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约20%。在外地,有些种植户会以每箱200元的价格邀请他去放蜂。这样既帮助了农户增产,他自己也能收获优质蜂蜜,实现了真正的互惠互利。

他回忆,去年在张家口放蜂时,一名农户曾特意送来西瓜,感激地说多亏了蜜蜂授粉,他家西瓜产量比往年多了三成。这样的认可,让迁徙路上的艰辛都化作了温暖。

酸甜苦辣酿出来的甜蜜人生

“养蜂不但有技术含量,需要起早贪黑,还是个辛苦活。”打开蜂箱时,冯平安的眼神变得格外专注,仿佛在检视一个微缩的王国。

“这里就像个精密运转的小型社会,每只蜜蜂都有各自的天职。”他指着巢脾中央体型较大的蜜蜂说:“蜂王是核心,负责繁衍后代,健康的蜂王能保证整个蜂群的活力与秩序。”

在这个微型社会里,分工明确而严谨。侦察蜂负责探寻蜜源,采集蜂专司收集花蜜和花粉,水蜂负责搬运生命之源,守卫蜂则时刻警惕着蜂巢的安全。

“侦察蜂是‘开路先锋’,它们负责在方圆三公里的范围内寻找蜜源。”冯平安解释道:“它们找到花田后,回到蜂箱会跳起独特的‘八字舞’,其他蜜蜂通过舞蹈的节奏和方向就能准确判断蜜源的位置和距离。”这种精妙的沟通方式,让他对这些小生命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

“养蜂不只是谋生手段,更是一门需要用心领悟的学问。要顺应蜜蜂的习性,尊重它们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蜜。”冯平安说,从蜜蜂的飞行姿态能判断蜜源情况,从蜂巢的嗡鸣中能听出蜂群健康状况。这种经验,需要岁月的沉淀与用心地体会。

在吉林长白山时,他曾通过观察蜂群异常的飞行状态,预判到即将到来的暴雨,及时转移蜂群,避免了重大损失。当地其他养蜂人还专门向他请教这门“读蜂”的技艺。然而,“甜蜜事业”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去年6月在河北保定太行山边,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让他损失了60多箱蜜蜂,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

“看到被泥沙掩埋的蜂箱,心里特别难受。那些蜜蜂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梁三妹回忆说,那天晚上,冯平安独自在山坡上坐了很长时间,默默承受着这份损失带来的心痛。

除了自然灾害,病虫害防治也需要时刻警惕。在吉林时,为了防治蜂螨,他曾连续三天守在蜂场,仔细观察每箱蜂群的状态,直到危机完全解除才敢合眼休息。

尽管困难不少,冯平安从未想过放弃。“每次看到蜜蜂满载花蜜归巢,摇出金黄透亮的蜂蜜时,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冯平安说,“这份与蜜蜂为伴的生活,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养下去。”

特约记者:倪胜林

一审:胡凌露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