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人才故事汇 | 陈宏伟:躬身实干践初心 科技赋能谱新篇
长江之滨,嘉鱼如画。这片拥有近百公里长江堤防和三百多平方公里水域的土地,2023年10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嘉鱼人”——从湖北工业大学来到嘉鱼县挂职副县长的陈宏伟教授。两年里,这位学者型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科技赋能发展,用真情链接资源,在田野乡间、企业车间、数据云端,书写了一段校地融合、科技兴县的生动故事。
数据攻坚:打通壁垒构建“智慧中枢”
“从高校到地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初到嘉鱼,陈宏伟一个月内跑遍全县8个乡镇及开发区和重点企业。
分管应急管理、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等工作的他,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专业背景优势,快速熟悉县情实际与发展痛点。
通过深入调研,陈宏伟敏锐察觉到“数出多门、数据孤岛”已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主要瓶颈。各部门数据如同散落珍珠,难以串联成链。他下定决心:“必须让数据从‘沉睡档案’转变为‘鲜活资源’。”
为此,他发挥专业特长,挂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每周调度、每月督办的工作机制,成功整合45个部门的7000余万条数据,建成人口、证照等5大基础数据库,以及社会救助、城市体征等32个主题的专题库,形成政务数据资产725项,首批发布共享目录500项,构建起“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供水”的数据共享体系。
这一变革带来显著成效。2025年国庆期间,数据共享平台监测显示“恋江湖·不夜城”景区客流达到承载阈值80%,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实时监测、人员疏导、警力调配等联动措施,保障了近10万名游客的安全游览。
嘉鱼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感慨:“以往查询数据平均需要3天,现在平台10分钟即可完成!”该平台年度调用量已突破120万次,真正实现了从“数据孤岛”到“数据富矿”的转变,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优化了公共服务配置,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智慧性和便捷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全革新:建立全周期监管新模式
“许多企业不是‘不想安全’,而是‘不会安全’。”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痛点,陈宏伟创新推行“挂牌——整改——销号——回头看”全周期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隐患治理的全程解决方案。
嘉鱼开发区的典雅纺织、怡和亚太等企业,长期存在设备老化、流程缺陷等问题。陈宏伟启动县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机制,组织应急、消防、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会商,邀请专家量身定制整改方案,最终推动问题彻底解决。这种“发现——研判——帮扶——验收”的闭环管理,让企业从“盲目整改”转向“精准治理”,有效避免了重复投入和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该模式实施以来,企业隐患整改效率提升40%以上,累计整改一般隐患5353条、重大隐患194条。同时推动195家重点企业建立内部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员工举报整改隐患600余项,发放奖励20余万元,让一线员工从“旁观者”变成“安全员”,实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
校地融合:构筑人才引育新格局
作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宏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高校智力资源精准导入地方发展。他牵头在湖北工业大学举办咸宁市“引才专列”嘉鱼专场活动,吸引40余名优秀毕业生扎根嘉鱼;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成校地签订《人才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书》,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27岁的硕士张玉泽通过这一机会回到家乡工作,他高兴地说:“能用专业知识建设家乡,特别有意义。”
此外,陈宏伟推动在嘉鱼一中设立“优质生源基地”,使高中教学更贴合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该校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优质生源基地的设立,为本地学子搭建了通往高水平大学的桥梁,更激发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活力。”学校近几年高考被湖北工业大学录取的学生数逐年增加,学校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实现了“高中育才、高校成才”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实现智能预警新突破
夏日的三湖连江水域,碧波荡漾。一架无人机从自动机场腾空而起,沿着预定航线开始巡逻。突然,其搭载的AI识别系统发现三名少年在浅水区嬉戏,并逐渐走向深水区。无人机立即下降高度,发出警示:“水深危险,请勿靠近!”同时,预警信息和精准位置也实时推送至社区值守人员和民警的手机上。不到3分钟,地面力量赶到现场,成功将少年们劝离。
这是嘉鱼县“无人机+叫应终端”联防模式的一个应用场景。嘉鱼县境内拥有97.565公里长江堤防、18座水库、21个湖泊,水域广、战线长、风险散,传统的“人防”模式监管难度大。
针对水域监管困境,陈宏伟将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入工作实际,引用无人机开展重点水域巡逻,推动当地投入82万元,在重点区域设置无人机自动机场。它们搭载高清变焦和红外热成像仪,覆盖半径达4公里,“它1小时的巡航范围,远超巡逻车一天的工作量。”陈宏伟介绍,今年暑期,这套系统已及时制止23起危险戏水行为,并成功营救了一名落水者。安全监管实现了从“跑断腿”到“看得全、管得准”的质的飞跃。
面对高层灭火难题,搭载灭火弹的无人机可精准飞至起火楼层窗口投弹灭火,同时通过实时回传的高清火情画面辅助地面指挥。
陈宏伟表示,无人机在嘉鱼县的应用,正是科技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应用来突破人力局限,实现了从“人防”向“技防+人防”的创新升级,极大提高工作质效。
在危化品监管领域方面,陈宏伟依托“雪亮工程”系统,借助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实现了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全天候智能监控,将全县矿山企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重点危化品企业纳入实时监管网络,自动捕捉违规作业、设备异常等风险信号,相比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80%以上。
在烟花爆竹企业改造中,他推动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和视频分析,自动识别超员作业、违规进入、低水位等隐患并实时报警。该系统攻克了信息孤岛、被动响应与识别效率低三大瓶颈,让管理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2025年获全省表彰并推广。
情系热土:校地合作续新篇
“咸宁对挂职人才既注重思想引领,又全力支持工作,更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份温暖与信任,让我能够将专业优势与咸宁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把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于嘉鱼智慧城市建设,真正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今年10月底,挂职期满即将返回湖北工业大学的陈宏伟谈及离别,满怀不舍:“两载耕耘,我对这方热土已满怀深情。嘉鱼,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他深情地表示,咸宁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出“人才贷”“青创贷”等多元支持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保障。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硕博人才选择扎根咸宁,在这片热土施展才华,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做贡献。
挂职虽有期,情缘却不断。陈宏伟坚定地表示,返回学校后,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咸宁发展,进一步深化湖北工业大学与嘉鱼在产学研领域的合作;同时积极担当咸宁的“宣传大使”,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汇聚于此,为咸宁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陈宏伟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干部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真挚的为民情怀,见证了高校智慧与地方发展的完美融合,更看到了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广阔前景。他的挂职经历,正如他倾力推动建设的数据共享平台一样,成功打通了学校与地方的“信息壁垒”,让人才的活水、科技的清流,持续涌向咸宁这片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记者 刘丽松 王辰琛 金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