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宜城:从“小众果”到“增收果” 八月瓜成乡村经济“新引擎”
金秋时节,襄阳宜城市刘猴镇多个村庄的八月瓜喜迎丰收,这一特色种植产业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在襄阳宜城市刘猴镇赵咀村的八月瓜种植基地里,一个个饱满成熟的八月瓜挂满藤蔓,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村干部正带领着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着采摘、装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这儿采摘,手快的一天能挣一百二三十块钱,活儿不重,还能照顾家里,挺好的。”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李娜笑着告诉记者。
这片占地20亩的八月瓜基地,是赵咀村探索“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合办、村民参与”模式结出的硕果。通过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直接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单家独户的市场风险,实现了规模效益。
“今年我们管理得当,八月瓜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能达到2000斤。目前已经卖了2万多块钱了,届时这片基地可以为村集体带来2.6万元的增收。”宜城市刘猴镇赵咀村党支部书记严兴保看着丰收的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绍,这种集中资源、合力发展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单家独户的市场风险,实现了规模效益。
与此同时,在刘猴镇杨湾村,另一片30亩的八月瓜也进入了采收期。这片基地由该村党支部书记万代华个人承包,成为了带动一方的示范点。
“当初决定承包种植八月瓜,心里确实没底。”宜城市刘猴镇杨湾村万代华书记坦言,“这是个新产业,老百姓没见过,担心种不活,更担心卖不掉。但我们刘猴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八月瓜生长,看准了这是个有潜力的特色产业,党员干部就得带头先闯先试。”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他的基地已连续两年获得好收成,市场反响热烈,产品供不应求。
这片示范基地的经济效益显著,每年可为杨湾村村集体经济稳定贡献5万元承包收入,同时通过雇佣村民务工,每年还可为当地群众带来超过8万元的劳务收入。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实践就像一盏明灯,消除了周边农户的疑虑,激发了大家跟随种植的热情,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襄阳宜城市刘猴镇境内丘陵起伏,生态良好,气候温润,非常适宜八月瓜的生长。谈及如何因势利导,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刘猴镇镇长余卓伟表示:“我们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我们积极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科学论证,将八月瓜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重点培育;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像万代华这样的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带头示范,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全方位降低农户的种植门槛和市场风险。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品牌建设和深加工文章,延伸产业链,真正让八月瓜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助农增收的‘黄金果’,推动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今,小小的八月瓜正成为刘猴镇激活乡村经济、推进强村富民的新引擎,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晓雨 宜城融媒体中心 周波 王晨曦 编审 廖云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