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6年深耕 200亩荒坡蝶变为“金果园”
9月26日,秋阳漫过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渡口村的山坡,在骆仁河的200余亩柑橘园里,青黄相间的爱媛橙缀满枝头,正借着秋风悄悄积攒甜度。骆仁河俯身拨开枝叶,指尖轻触果实检查长势,那专注的模样里,依稀可见6年前“要让荒坡活过来”的韧劲。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郁郁葱葱的果园,曾是一片杂草齐腰、无人问津的荒地。
1987年出生的骆仁河,曾在深圳、长沙、武汉的广告传媒行业打拼。每次回乡,看着村里大片土地撂荒,年轻人多在外漂泊,他心里总不是滋味。转机出现在一场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水果种植培训班”。在率洲管理区的实训现场,他尝到了爱媛28号杂柑,果肉像果冻般细嫩,一口下去满是清甜。打听后得知这果子市场受欢迎、附加值高,一个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把这品种引到后背山,既能让荒坡活,还能带着大伙赚钱。”
此后,骆仁河成了“追着果子跑的人”。为摸清爱媛28号的习性,他跑遍县特产中心、军垦农场种植基地请教专家,白天跟着技术员学嫁接、剪枝、防病虫害,手指被树枝划得满是口子也不歇;晚上在屋里翻资料,笔记本上连肥料配比、浇水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家人劝他别折腾,他却总说:“再难也得试试,万一成了呢?”2020年春,他投下150万元,第一批杂柑苗终于栽进了后背山的土里,龙港镇旺园种养殖家庭农场也正式落地。
可难题接踵而至。荒地缺水,他就带着村民顶着烈日修水渠,把南渠道的水一点点引到果园;土壤肥力不够,他购置植保无人机、装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后来,连数字化监控都安上了,手机点开APP,土壤湿度、果树长势一目了然。在县农技专家指导下,他一次次调试肥料配方,直到果树叶片透出鲜亮的绿。前年夏天,蚜虫灾害突袭,眼看新芽要遭殃,他连续三天守在园里,跟着专家学喷药,累极了就靠在树旁打个盹,硬是护住了满园幼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秋,果园迎来第一次挂果,金黄的果子压弯枝头,风一吹满是甜香。可果子熟了,销路又成了新坎。骆仁河没退缩,把村里的旧仓库改造成1200平方米的场地:一边建仓储保鲜库,让果子能存更久;一边搭起电商直播间,自己穿上胶鞋、戴起草帽当起了主播,对着镜头吆喝:“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富水河边种的爱媛橙,皮薄肉嫩没打农药,放心吃。”
渐渐地,“骆仁河的甜橘子”在网上出了名,订单越涌越多。他第一时间召集村民:“果子能赚钱了,以后大伙跟着我干,有活干、有钱拿。”如今,农场常年带动11名村民稳定就业,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跟着他学种植、做直播,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荣誉也悄悄找上了门。2023年首届阳新柑桔节,旺园农场的爱媛28号拿下全县二等奖;2024年,农场成了“阳新县乡村产业振兴实用人才实训基地”,骆仁河也当选阳新县柑桔协会副会长;2025年,绿色食品认证证书、黄石市“六有”家庭农场的牌子先后挂进办公室,他还获评阳新县“十佳农业创业青年”。
如今再站在果园里,望着连片的柑橘树、缭绕在富水河畔的水雾,骆仁河总会想起当初蹲在荒坡上的自己。他摘下一个果子剥开,递给身边人:“尝尝,这是咱荒坡结的‘金果子’!”他的脸上满是自豪,“只要肯下苦功,再荒的坡也能长出甜果子。乡村振兴的路,就得一步一个脚印走扎实。”
特约记者:张丕兴
一审:张贵华
二审:朱兰青
三审:江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