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十堰 | 全力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十堰:“三分四制”解难题 6235户居民拿到“红本本”
今年以来,十堰市深入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聚焦“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标准、提高落实能力”三条主线,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对标争先、强基提能等“六大行动”,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进取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挑大梁、打硬仗、作奉献,全力锻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努力为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最近,家住十堰张湾区博雅苑小区的居民们迎来一件大喜事,盼了十多年的“房产证”终于拿到手了。
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道田沟社区博雅园小区居民 韩春红:这次把我们小区的不动产证全部办下来了,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房子也好租了,也好卖了。
博雅苑小区于2013年建成,因地处商业、学区繁华地带,房子非常俏销。然而,由于开发商未还清银行贷款,法人代表躲避债务下落不明,法院将其土地查封,导致220户业主迟迟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
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道田沟社区博雅园小区居民 韩春红:我们小区居民子女入学、房屋买卖、抵押登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想要办证,按照程序必须得法院解除土地查封。然而,开发主体缺失,办证之路一度陷入僵局。今年,十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思路,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原则,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帮助群众想办法解决问题。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解遗办负责人 陈小瑞:我们推出“三分四制”办法,按照证缴分离、证罚分离、证验分离、一票否决制、承诺制、容缺制、并联审批制的模式,组织居民代表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之诉,并汇同法院针对这个案件进行特事特办。
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执行局副局长 熊品:查明业主是全款购买,和在查封之前签订购房合同以后,主动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解除了影响业主办证的土地保全障碍等问题,解决了业主办证上面的最大的障碍。
最后,在法院的帮助下,博雅苑小区的居民们顺利拿证。此外,针对历史遗留项目权属不清、宅基地登记纠纷、企业融资抵押登记效率低等高频问题,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还通过“一案一议、现场调研”等方式,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已通过“三分四制”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52个,6235户居民拿到不动产权证。
十堰:医保DIP支付 帮助群众看病减负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医改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的痛点。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十堰市全力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从降低医疗费“开刀”,引导医疗机构控费提质增效,让每一分“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最近,刚做完心脏手术的高女士,在办理出院结算费用时,有个欣喜地发现。
患者 高女士:看了一下清单,我这次住院费用大概快3万块钱,医保报销给我报了差不多2万多,自己也就掏了几千块钱。
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治医师 汪进:在DIP支付改革之前,做这样的一个室内性心动过速费用,差不多在45000块钱左右,相对于以前来说,下降幅度能达到20%。
患者住院费用的下降,得益于十堰推行的按病种分值付费,也就是DIP付费改革。在以往,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采取按项目收费。医保基金先确定项目范围和报销比例,再将应由医保报销部分的费用支付给医疗机构。
十堰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杜姗珊:“按项目收费”每个项目都会单独收费,医院“多做多得”,这样的话,医院想要创收,就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项目,而对于患者来说,他并不知情,没有办法判断这些检查、治疗是否真的需要,造成了不必要且额外的开支,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改革势在必行,但结算方式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医院的成本结构、诊疗行为和发展模式。改革初期,医院甚至通过低标住院、分解住院等方式,把门诊可以看的病办成住院来治疗,把一次能看好得病分成几次来看。不仅患者掏的钱变多,更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
十堰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杜姗珊:我们推行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多次和各个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来进行会商,设置了适合本地的病种目录库,科学测算出了每个病种的分值,设置了不同的支付系数、基层病种和中医优势病种,引导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规范诊疗,有效减少了过度医疗的问题。
可因为医院一直采用分散采购,这样使得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也水涨船高。随即,医保部门又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通过这样团购的方式,以量换价,挤出药耗流通环节中的不合理水分。
十堰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杜姗珊:我们反复测算医院历史采购数据,同时加强摸排检查,定期开展监测通报,引导医院从“多开药”转向“开好药”。
如今“大处方、大检查、重复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逐渐减少,住院费用也在逐渐得以控制。从去年政策实施以来,十堰市住院减少10万余人次,医疗总费用下降超10亿元,群众个人负担费用减少了3亿元。全市集采药品754个品种,金额约为5.24亿,集采耗材37个品种,金额约为4.71亿,共计节约成本25.24亿。
十堰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杜姗珊:我们将探索开展按床日付费、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新机制,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运行效率,促进医疗费用的合理开支,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集采和使用医保基金情况的监管,让群众既看得起病,更看得好病。
十堰:“特派员”下沉一线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今年,十堰市积极探索推行驻企特派员制度,选派了一批党员干部,下沉企业一线,精准对接发展需求,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最近,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遇到一个大难题:由于行业的竞争加剧和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公司推出的新能源专用车租赁管理平台开发寸步难行。得知帕菲特的困境后,十堰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曹书锐化身“问题解决专员”,迅速与企业对接。
十堰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 曹书锐:我们及时联系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等一些高校,同时,我们也通过市级揭榜挂帅这样一个形式,发出了揭榜的需求,通过我们跟京堰对口协作对接,我们北京中汽昆仑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揭榜,就跟帕菲特建立了共同开发的协议,通过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成功解决了企业平台开发这个难题。
在科技部门的精准“撮合”下,帕菲特联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京中汽昆仑,打通了产学研用通道,仅用了半年多时间,一个功能强大的租赁管理平台1.0版本成功上线运行。
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世海:已经实现了人车互动和有效降低车辆的货损,并且对我们监管和了解客户的运营租赁情况,能够远程化、可视化,目前,我们已经把这个平台的功能和租赁客户的车队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一些打通。
技术难题刚解,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去年,由于企业投入了高昂的费用,研发国内首款智能遥控电动清障车,由于资金短缺,项目一度面临搁浅。
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军:因为我们要做一个原发型的产品,给我们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缺口大概在五六百万元的样子。
单纯的商业贷款额度有限,为了帮助企业获得更高额度、更便捷的融资,科技局积极为企业想办法,指导帕菲特申报省级创新平台——“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十堰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 曹书锐:通过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省级平台的加持,我们帕菲特获得了最高额度信用评级,授信额度达到了100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一千万的知识价值信用贷,大大加快了新产品研发和上市进程,这款智能遥控电动清障车一经下线,凭借其突出的性能和智能化优势,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军:目前这两个月的销量已经出现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我们市场占有率在行业里边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占到我们销售份额是大概40%。
今年以来,当地科技部门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帮助34家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扶持资金达2230万元,切实缓解了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的迫切需求。
十堰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 曹书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奋斗姿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市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和全球商用车技术创新策源地贡献更多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通讯员 闫厚国 张杜博彧 杨占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