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乡土善治之道:贵在因地制宜 成于因势利导

长江云新闻  2025-09-25 11:18:34
分享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治理也步入精细化、精准化的新阶段,“一刀切”的老办法难以应对千村千面的新课题。面对乡村治理新要求,既要有洞察村情的慧眼,更要有顺势而为的智慧,方能将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化为治理优势,在田野乡间书写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答卷。

精准施策,要让治理之根深扎乡土。基层治理绝非“纸上谈兵”,不能依靠凭空想象和机械照搬。真正有效的良方,往往就藏在村里的老树下、乡亲们的家常里。王家河街白龙寺村敏锐捕捉到本村企业家的“乡愁”资源,通过引导这份回报桑梓的深情,创办“幸福食堂”,一举破解了百余名老人“吃饭难”的民生关切。此举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凝聚了乡贤力量,涵养了文明乡风,可谓“精准滴灌”到了群众心坎上。这生动启示我们,治理的“良方”就在脚下,唯有俯下身去,读懂一村一落的独特基因,才能找到那把“金钥匙”。

顺势而为,要让治理之力汇聚民智。高效的治理不是简单的“管”与“控”,更是对民间内生力量的发现、尊重与引导。夏庙村的广场舞队伍起初是村民自发的文化娱乐,但基层管理者看到了其背后蕴含的凝聚人心、丰富生活的巨大潜能。通过组织跨村联赛等形式,将一个个分散的“兴趣点”巧妙引导成为促进邻里和谐、展现乡风文明的“聚力场”。这不仅将村民的自发活动升格为有组织的健康文化生活,更激发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实现了从“百姓自娱”到“文化惠民”的华丽转身。这充分证明,基层治理者需做善于发现“星火”并使之“燎原”的鼓风者,让民间的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的璀璨灯火。

文化铸魂,要让治理之效浸润人心。最高层次的治理,是善于挖掘与塑造一地之“魂”,营造“文化场域”,实现润物无声的持久熏陶。大陂村深谙此道。它深入挖掘本地的童家湾红色革命故事,并复兴“大陂书院”的文化功能,通过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奋斗精神,通过书香阵地涵养村民品格,成功营造出一个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化磁场”。这种治理,不再仅仅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是致力于提升乡村的整体精神海拔,通过文化认同和价值引领,使遵守公序良俗成为内在自觉,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和持久化。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贵在得法。”白龙寺村的“乡情赋能”、夏庙村的“文化引流”、大陂村的“文脉铸魂”,无一不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方法论的成功实践。基层天地广阔,乡村蕴藏无限可能,只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征程中,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  崔君君)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