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智造”亮相第三届工匠大会多项硬核技术彰显科技实力
9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行,湖北“智造”携一系列突破性技术成果惊艳亮相。从智能驾驶系统的快速迭代到电力施工机器人实现高空作业无人化,再到6G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向全国呈现了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创新底气。
智能驾驶:三年三代系统迭代,国产化率超80%
在智能驾驶领域,东风岚图展示了快速迭代的智能驾驶系统。以“智驾赋能汽车创新”为主线,展区通过样件、视频与实车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沈忱创新工作室在智能驾驶与智慧底盘领域的最新成果。
从第一代5TOPS算力域控制器,到第二代16TOPS行泊一体系统,再到第三代具备高速导航辅助驾驶与记忆泊车功能的“中央大脑”,岚图在三年内实现智能驾驶系统的三次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岚图在实现关键系统国产化率超过80%的同时,在耐高温自主散热、悬架与阻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据悉,其正在研发的EMB电制动系统预计将于明年量产,有望大幅提升制动响应速度与行车安全。
电力施工:机器人实现高空作业“无人化”
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研发的“双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机器人”,解决了传统人工安装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难题。该机器人系统由上装、下装组成,依托无人机吊装、北斗定位与机械臂握合等技术,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个间隔棒的全程自动安装,作业人员无需登塔上线高空作业即可操作。
该成果已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铜奖,形成多项专利与行业标准,目前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应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700万元。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其高效与安全性获得当地电力部门高度认可。
6G通信:首创新型天线,突破毫米波瓶颈
在面向未来的6G技术预研方面,中信科移动展示了业界首创的“基于全息超表面新型天线阵列(二代)样机”。该技术以智能超表面替代传统有源天线阵列,通过低成本、低功耗的可控单元实现波束精准调控,有效突破毫米波天线在成本、体积与部署上的技术瓶颈。
目前,中信科移动打造6G端到端技术验证平台,积极推动通信感知一体化、算力网络等前沿技术从概念走向落地,为我国6G技术研发注入湖北智慧。
创新背后:工匠团队支撑“湖北智造”体系化崛起
此次展出的多项成果,不仅体现了湖北在高端制造、能源基建、未来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实力,也折射出湖北省总工会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的持续努力。湖北先后涌现出“银线数智建设创新工作室”“沈忱创新工作室”等高能级创新团队,逐步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
未来,湖北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兴企、创新强链为路径,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庆志 通讯员 周世玮 胡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