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咸宁通山:创新“自主更新”模式破解危旧房改造难题

长江云新闻  2025-09-24 14:59:08
分享到:

“现在政策好,我们非常满意,很期待。”见记者采访,通山市民徐奶奶高兴地说。眼瞅着住了40多年的“危窝”马上就要变成新房,70岁的徐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市民口中的“危窝”,是地处通山老城区的通羊镇双泉社区老饮食服务公司家属楼。该楼房总建筑面积812平方米,共涉及12户居民。被鉴定为D级危房,需停止使用并实施拆除重建。

工作启动初期,困难重重。 楼内住户多为原酒楼退休职工及家属,年龄偏大、经济条件薄弱。“我们不是不想住好房子,但重建的钱从哪里来?搬出去这段时间又住哪儿?”有居民坦言,最初对改造心存顾虑,不少人明确表示“不同意拆”。面对居民的担忧与质疑,沟通一时陷入僵局。

转变源自模式的创新与耐心的群众工作。与过去“政府主导、大包大揽”不同,本次改造采取“政府引导、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政策支持”新模式,明确产权人共同出资、全程参与改造决策与工程监督,真正实现“我的房子我做主”。  

“关键是让群众成为改造的主角。我们一遍遍上门,帮他们算清政策账、安全账、长远账,把选择权、知情权、监督权交到居民手中。”通山县通羊镇镇长袁德令说。

随后,在镇、社区等部门指导下,业主选举成立“老饮食服务公司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并完成登记备案,让居民吃下“定心丸”。“通过‘三轮入户听民声’,我们累计召开居民座谈会10余场,入户走访80余次,最终让大家意识到,改造不是为了别人,正是为了自己。” 通山县住建局现场负责人袁斌说。

从最初“不愿拆、怕吃亏”到后来“主动申请、盼着拆”,群众意愿实现根本性逆转。6月20日,居民一致同意并正式提交拆除重建申请。“后来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好事。房子确实不能住了,漏水、裂缝、管道老化,整天提心吊胆。政府这么重视,镇长都一次次来听我们意见,我们还有什么不信的?”居民李女士说。

而后,在充分尊重居民经济条件差异的基础上,当地制定差异化安置方案,对困难家庭予以适当照顾。9月13日房屋腾退拆除工作完成。

经反复论证,将新建一栋6层、18户住宅,总建筑面积约1700余平方米,并配套有相应设施。采用“原面积置换+增量销售”模式,在保障原住户权益的前提下,将多余房源用于增量销售,实现资金平衡,推动改造可持续发展。

“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工作模式,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千千结’就能迎刃而解。可以说,这也为全县的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通山县通羊镇镇长袁德令说。

据悉,2025年通山县将实现新开工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其中2个试点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2026年7月底前完成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并交付办证;其他改造小区预计在2026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

(长江云新闻记者 章珩 通山台 通讯员 鲁芳 编审 李先华)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