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赤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
9月23日,咸宁赤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在校园餐改革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果与未来规划。
自去年7月以来,赤壁市教育系统将食品安全视为头等大事,深入推进校园餐改革,在食材采购、食堂管理和餐品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校园餐改革方面,赤壁市主要采取了三项关键举措。一是实施集采集配改革,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湖北楚农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市学校提供“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食材供应服务。楚农公司建成了现代化的仓储和检测中心,所有食材需经过严格验收,尤其是蔬菜、水果每天每批次必检,从源头保障食材安全。集采集配不仅丰富了食材品类,降低了食材价格,还紧密了联农带农关系,使校园餐本地菜占比大幅提升。二是建设“数字食堂”,搭建了“1+4”数字食堂系统,实现后厨管理规范化、消费支出透明化和食堂监管智能化。教育局和学校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监控后厨操作,学生刷脸消费记录同步推送至家长端,家长能随时查询孩子的用餐情况。三是邀请家长担任“监督员”,每所学校都成立了“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开展“食堂开放日”活动,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压实政府监管责任,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到了95%。
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赤壁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今年以来,赤壁市改变思想观念,确立了“七共”育人理念,将“为每个孩子创造优质成长环境”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加强与家长沟通、办好“家长学校”、用好社区资源等举措,推动协同育人落地见效。今年春季学期,赤壁市在营里小学、营里社区和大桥社区启动试点工作,建立了学校、社区和家长每月会商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安全共护、文化共融等目标。
下一步,赤壁市教育局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深化校园餐改革:提升食材配送服务质量,丰富食材品类,优化供应链流程,严格把控质量和成本;提升数字食堂效能,开展专项培训,定期检修设备,优化监管机制;加强校园用餐监管,建立联合检查和联动机制,开展“食堂开放日”活动;提高餐费利用水平,控制人工成本,降低非食材支出,将节约经费投入到菜品优化中。
在推广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方面,赤壁市将做到“三定三到位”:定方案,指导各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定项目,组织社校工作联席会,开展各类协同活动;定标准,制定工作评价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同时,赤壁市教育局将对全市学校进行专项督导,及时推介推广好做法。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赤壁台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但唐静 编审 李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