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鱼塘来了“AI保姆”!微山湖渔业玩转大数据,养鱼效率翻三倍不止

长江云新闻  2025-09-23 23:48:27
分享到:

在山东微山湖畔,传统的渔业生产正在经历一场由科技引领的深刻变革。9月23日,“山海秋韵绘长天”广电融媒体山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看不见渔民撒网捕鱼的忙碌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大数据平台自主决策投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传统“看天养鱼”的模式正被这场静悄悄的智能革命所改写,渔业生产由此迈入精准、高效、省力的新时代。

在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养殖车间,智能化设备正在有序运转。通过智慧系统,9个总面积达27000多平方米的循环水养殖车间能够实现自动控温、水质在线监测和精准投喂。“通过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我们能够实时监测鲈鱼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参数、并且对养殖环境进行智能判别和预测,使投喂更加精准和科学,产出率比传统的流水养殖要高出3.8倍以上,节省人力成本约50%。”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智慧渔业车间技术员安龙介绍。

站在智慧大屏前,轻点鼠标,整个园区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走进园区的智慧车间,仿佛踏入未来世界:智能传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对养殖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新开发的智慧渔业数字人“小微”,能够根据具体环境状况,实现自主决策、精准投喂、自主执行,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实现了渔业养殖技术的储备,为他将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实现渔业养殖技术数字化。

“科研天团”是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园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先后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园区还与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中国工程院陈松林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刘鹰院士等4名院士围绕生物研究渔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组成了“一湖四院士”的“智囊团”。

在产业园区外部的大闸蟹养殖池里,工人们正忙碌地捕捉成蟹。微山湖大闸蟹养殖同样是现代渔业产业园的一大亮点。微山湖水质清澈,河床平坦,光照充足,水草丰茂,饵料资源丰富,是天然的大闸蟹养殖基地。正因如此,微山湖大闸蟹才形成了“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典型特征,品质优良。园区采用“分阶段精养”模式,对螃蟹生长周期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在养殖过程中,螃蟹吃的都是鱼、螺狮、玉米等天然饵料,确保一湖清水育精品好蟹。

除了生态保障,品质监控同样是微山湖大闸蟹流向市场的关键一环。为确保螃蟹品质,出售前每只蟹都经过严格检测和挑蟹师手工挑选。作为山东省智慧渔业示范基地,该产业园已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示范”"的完整链条。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累计培训新型渔民8000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养殖水域升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6月,园区获得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注册登记资质,成为济宁首家水生动物出口企业。在海关部门指导下,企业建立了全链条溯源体系,实现从苗种到成蟹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微山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邵长岭表示:“获得出口资质不仅拓展了市场,更证明了我们的养殖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品牌的成长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微山县大闸蟹养殖面积近20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梦泉 来源 山东综合广播)

责任编辑 杨紫悦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