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了不起!”荆州博物馆这一幕,让国际青年连连惊叹
9月19日,“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项目在湖北荆州启动,来自马尔代夫、阿根廷的政要、智库学者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优秀国际青年代表共15人开启参访长江之旅。首站,他们来到荆州博物馆,与跨越千年的楚地文明进行对话。
“中国古人太厉害了!了不起!”众人循着讲解员的脚步踏入博物馆,看到湖北荆州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后,连连发出赞叹。这床边长190厘米的正方形衾被,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刺绣实物,衾面由25片绣有蟠龙飞凤纹的绢片精心缀合而成;即便历经千年,纹样里龙凤的灵动姿态仍清晰可辨,让人忍不住惊叹古人的巧思。
“在楚国那个时代,没有先进的工具,他们却能在这么宽大的织物上,绣出凤凰、蟠龙这样的吉祥纹样,还绣得如此精细!”来自伊朗的Barzegar Bafrouei Mohadeseh(中文名:白玫)向长江云新闻记者感慨,“楚人的刺绣技艺太令人佩服了,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作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荆州博物馆早已以丰富的馆藏、深厚的考古研究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陈列享誉海内外。4.8万平方米的展馆内,八大专题陈列错落排布,柔和的灯光透过玻璃展柜,将文物表面的纹路、肌理映照得格外清晰,仿佛每一件文物都在静静诉说着千年往事。
在《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展厅,珍品馆内的楚秦汉漆器更是让众人驻足良久、挪不开眼。蟾座凤鸟羽人漆器上,蟾蜍的纹理细腻得连每一处凸起都清晰可辨;凤鸟的羽毛层层叠叠,仿佛下一秒便会振翅高飞;羽人手持器物的姿态栩栩如生,宛如真人伫立眼前。转过展厅,“虎座凤鸟悬鼓”率先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木质虎座伏卧于地,昂首挺立的凤鸟稳稳立于虎背,身上的朱红彩绘,跨越两千余年依旧鲜亮如新,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将古人的匠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造型太神奇了!”国际青年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镜头对准文物时还不时发出赞叹。“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将虎与鸟结合的文物,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寓意吗?”一位青年代表好奇地发问。讲解员笑着解答:“在楚文化中,虎象征着无畏的力量,凤代表着吉祥与美好,这件文物正是楚地‘尊凤崇虎’文化理念的生动体现。”
走进《楚玉撷英——荆州出土玉器展》,一件“含玉量100%”的玉覆面,瞬间惊艳了全场。这不仅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更是穿越2400年的“东方美学”。“埃及法老有黄金面罩,楚人有玉覆面!”来自埃及的Mehad Mousa(中文名:艾小英)难掩惊叹,“没想到几千年前,两个相隔数万里的文化竟有这样的相似之处。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据介绍,截至目前,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20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8301件(套),包括一级文物603件(套)、二级文物1291件(套)、三级文物16407件(套)。这里的文物不仅数量庞大,更兼具种类丰富、价值极高的特点,堪称楚文化的“活化石库”。
荆州博物馆除了收藏与保护文物,还努力让“沉睡的文物”“走”出展柜、“融”入生活。参观结束后,众人来到文创区,货架上整齐摆放的复刻虎尊玩偶、虎座凤鸟悬鼓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瞬间勾起了大家的兴趣。“这个太可爱了!”来自美国的Nicki Johnson(中文名:谢敏)捧起一个虎尊玩偶爱不释手,又拿起一枚虎座凤鸟悬鼓冰箱贴细细端详,“做得太精美了!以前只能在博物馆里远远看这些文物,现在能把‘千年文化’带回家,还能送给朋友,这种创新真的太酷了!”
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以最鲜活的姿态让国际青年们备受震撼。未来,他们不仅会成为荆楚文化的见证者,更会是多元文明交流的桥梁,让这份跨越千年的震撼,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传递出中华文明的温度与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郑淑俊)
